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作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当前三维数字化(3D)应用人才正面临需求“井喷”,被各行业广泛争抢。(1月11日,中青网)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经济发展加速器,数字经济前景不可限量,必将成为各国抢夺的战略制高点。
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标志着我国传统制造业已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大量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数字工匠”们掌握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其优势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能够节约三成成本、缩短四成制造周期,因而“数字工匠”被各行业广泛争抢而炙手可热。
然,“数字工匠”情况并不乐观。有企业坦言:“3D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现在企业急需转型升级,我们迫切需要新想法、挖掘新人才”“不怕接不到项目,就怕接到了项目没人会做。”一方面是设计业、制造业等新经济体对“数字工匠”的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是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缺口,令人担忧。
正如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所言,“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其实,无论是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经济产业高速发展,无一例外都需要足够数量的、以“数字工匠”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队伍支撑,这也是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数字工匠”是“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经济财富的技术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为实现党的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强力扭转“数字工匠”总量不足的不利局面,还须多管齐下,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
其一,大学办学方向要与新时代并轨,建议调减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增加职业技术大学数量,直接输送“数字工匠”;其二,大学人才培养要与新时代新经济接轨,减少普通高校非应有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相应增加应用专业数和招生人数;其三,开展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培养“数字工匠”;其四,建议国家或企业出资,资助有志青年到外海学习先进科技为国效力,借助外力培养“数字工匠”;其五,企业可采取请国内外专家授课、派员工到科院研所进修等途径,自主培养“数字工匠”;其六,建议多利用“互联网+”大力推广普及先进科技,提供切实可行的培养“大通道”,引导更多在岗工人、社会青年、爱好者自学成才成长为“数字工匠”“大国工匠”;其七,建议建立“数字工匠”“大国工匠”人才库,将可用人才兼收并蓄以发挥最大能量,并适时开展各种大赛,为高科技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和舞台。 (作者:杜才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