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
这可能是到后的一两天,新郎的名字很熟悉,遂拍下,结果到现在这哥们也还没迎来他的这一天~
王磊正特别“专业”地对我们洽谈好的宾馆进行拍照~现在回想看,他好像也是河南人,更靠北一些,我还记得有一天我们走在街头聊天,他说他们那边的胡辣汤和烩面算是一绝,特别好吃,我当时就说等他结婚了,一定要尝尝正宗的河南烩面,后来项目中止,虽还有联系,但没有参加到他的婚礼,也没能吃到他口中的正宗烩面······人生中这样的“畅想”数不胜数,最终真正能兑现的,我们都要倍感珍惜。
在新县大概待了有小一个月的时间,我和王磊一起大概谈下来有二十多个商家,基本都是新县里旅游相关做的不错的,这个成绩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这种十八线的小县城,还是年轻人(27-40岁)的思路更加开化,尽管那时候美团还没有打开全国人民在“团购”方面的心智,但年轻老板往往更加愿意听一听“通过一个旅游APP来给自己导流客户”的说法。
在商家数量大致够用,市场拓展接近尾声到时候,博雅集团的窦总以及团队的其他小伙伴一起也来到了新县,当天晚上窦总火车到的较晚,我们就在县里大排档一条街吃了些东西,还喝了些酒,我也吃到了喜欢的炒方便面。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前后,陈诚告知了团队一个不那么好的消息,原本独立自主的内部创业团队可能要空降CEO了···这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是较为致命的打击,毕竟当初的团队更多靠的还是相互间的信任、积累的友情与闯出点事业的激情维系的,一旦空降CEO,这三点都或多或少的不再存在了,毕竟失去了决策权就必然会失去激情。虽然当时得知消息的我们,还没有直接中断项目的进程,但我们内心已经大概知道,这个项目我们这个团队继续参与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这一次创业历程,我的参与是从14年的10月到15年的2月,总体来看作为第一次创业经历还是挺不错的,背靠了较好的平台,有着不错的团队组成,有着较好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有了第一次的尝试经历。我仍然记得我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在北京,站在北京的公交车上聊着项目思路,畅想未来时的样子,那段日子有希望、有激情、有想法、有干劲,我觉得这些是非常好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感觉也直接影响了我接下来几年的生活与选择。
出于一点侥幸心理,我刚写到这里的时候,百度了下当初我们的项目名称“天数旅游网”,网站已经无法访问了,但仍找到了如上的一个页面,这是后来的团队在我们的基础上做的,但理念及思路基本是继承了的,所以也可以放到这里,作为一点补充资料。其实,即使到现在来看,这个项目仍是一个真命题而不是个伪命题,有几种选择和路径都可以存活,一种是to G,为各个旅游局、景区做信息化,结合我现在的工作来看,其实这种路径只要掌握了套路,是相当好存活的,甚至会活的还算滋润;一种是to C,这个路径难度较大,也是我们选择的方向,在资源的基础上,依靠产品本身所解决的用户痛点,实现用户的喜爱而存活,这种天花板高,想象空间大,同样难度也大;还有就是混合路径,点上的项目制过渡到平台···
如果现在来做一个复盘,我们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我们作为创始团队魄力还不足够,没有ALL IN;二是经验资源尚不足,应该从最初就设计Plan B,即融资路线;三是社会经验不足,正如上面所说,以北大、博雅的牌子及资源,找到合适的商务团队,做做to G的生意,也是可以做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的,更何况那时正是政府信息化试错前进、蓬勃发展的年代,旅游局和景区都不是缺钱的主,联想到去年参加展览看到的“一部手机游云南”这种亿级项目,想想竟还觉得有点可惜···四是合伙人一定要有强烈的动力,如果把创始团队比成一辆车,那这辆车一定要是四驱的,任何一个轮子都不能靠其他轮子拖着走,否则就会有“破窗效应”。
说说现在团队人员的状态吧,当初的领头人陈诚后来毕业进了银行国企,前段时间跳到基金国企;朱绍东在学而思内部的孵化项目中继续担任技术开发,貌似网校这块做的还不错;杨晓晨好像后面也到过其他的创业企业,近况未知;我和当时的美工都来到了苏州,她是毕业便来了,我是自己又折腾创业了三年,去年消停后到的苏州,目前都算是体制内的稳定工作;王磊先在当当网,最近听说也进了银行国企;刘镇倒是个比我还能折腾的主,他是先去了360工作了一年,后自16年创业至今,仍在折腾中···
现在是2019年8月10日23点38分,距离我起笔写这篇记录已经过去了10天···中间断断续续的回顾,断断续续的写。鉴于今天时间已经较晚,而且2015年的第一段经历也算是基本交代了,便先告一段落,2015未完待续···
赞赏是酒,敬给自由~
赞赏是酒,敬给自由~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