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成为一枚“利器”,为一家企业所用,可推动一家企业的提升;为一个产业园区所用,更是成为助推多家入驻企业成长的“加速器”。在二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园区经济不断在自我突破中寻找着新的上升台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产业园区的整体服务升级赋予了新的能量。
在近日的“2019数商大会暨第七届苏商发展论坛”上,联东集团副总裁、江苏一区总经理邓宜炘先生接受苏商全媒体的现场采访。
作为产业园区运营领域的集团化企业,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2003年以来已经在专注引领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升级发展的道路上深耕多年,扎根现代服务业,致力于支持中国实体经济。“联东U谷是我们的主要业务板块,也是园区品牌,U表示结合企业研发端、制造端、市场营销端的产业微笑曲线。”邓宜炘先生解释了“U”形符号的象征意义,并介绍了联东U谷的服务对象定位:“我们主要面向国内中小科技制造型企业提供综合产业服务,从产业园区的获取土地、产业研究定位、园区设计、建设开发到招商、运营服务一体化。”
联东集团副总裁、江苏一区总经理邓宜炘先生
1
“我们只做加速器,不是孵化器”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在经历了从蹒跚到稳健的初创期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如何从“走得稳”到“走得快”,进而到“从会走到会飞”的提速升级,整个过程正如豆蔻年华的青春美少女,已然告别童稚,即将迎来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园区更像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工作者,要帮助园区里的“姑娘”们从里到外全方位地提高综合魅力指数,以更高的竞争力去步入芳华。
“联东U谷要做的是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载体、服务、技术支撑等,更多地属于加速器,而不是孵化器。” 邓宜炘先生特别突出了两者的区别:“孵化器面向初创企业,加速器面向已经度过初创期、进入需要提速发展阶段的企业。”
正如业内所知,中小企业发展的处境可谓山高路远,关隘重重。“政府关注通常更多地面向大企业,因为资源紧缺、精力有限,政府难以覆盖到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如何满足?联东U谷所做的就是从中起到补充、支持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助力。”比如,政府不能给每个中小企业一块土地,而产业园区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统筹规划集中拿地,供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共同使用;作为市场化的公司,联东U谷可以更多地贴近中小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定位、规划、设计、运营服务。
在大量接触、调研中,邓宜炘先生总结出科技制造型企业加速成长阶段最迫切的三大痛点:
一是发展空间。一个科技制造型企业的发展除了融资,还需要研发、制造等。企业初创时可能是在一个孵化器里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免租等扶持政策,“如同一盆花,小苗时用的是小盆,但要长大就需要换大盆,这个大盆里要有适合生长的土壤,尺寸规格要符合生长需求。” 邓宜炘打了个比喻:基于对企业的了解,联东U谷在充分了解企业成长需求的前提下做的“盆”就比较符合其需求,比如对“土壤”比较熟悉,可以把土壤成分调配到适合其生长的比例。
二是对人的需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企业的事情并不少。企业初创时可能少数几个人什么都要做,要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是随着企业成长,一个科技制造型企业要有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做研发,要生产制造,要打造团队。那么招聘时就会面临尴尬,比如去人才市场还是网络招聘?联东U谷专门设有招聘集群进行集中招聘,人员入职后集中开展培训活动,同时提供园区餐厅、出行接驳车、党支部等配套服务支撑。
三是资金紧缺。因为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中小企业比较难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联东U谷凭借自身不动产金融担保,进入融资市场,借用第三方力量,根据不同用途专门定制了一部分资金产品提供给中小企业,比如经营性资金、生产性用资金、用于技术升级的科技贷款等。今年银行也要落地执行普惠金融政策,也要考核,联东有一大批科技制造型企业资源对接。同时,联东U谷本身也会有选择性地投资部分企业。
2
实体经济是“骨架”,数字经济是“血液”
建设载体园区只是第一步,在企业购买或租赁园区空间入驻之后,联东U谷要做更多服务项目,包括企业招聘、培训、技术、融资等。
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中,联东U谷更注重的是科技制造型企业。“园区入驻企业呈现出一种综合特点:具备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技术能力,包括系统开发和软件开发能力,同时一定有制造端,掌握核心技术、核心部件,能完成产品装配。”
在邓宜炘先生看来,从细分领域来说,智能制造占比会越来越大。传统制造的粗加工、单纯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越来越弱,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越来越占优势,这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特点之一。制造企业在技术上如果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产业发展节奏,是非常危险的。科技制造型企业只有掌握创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在各个细分行业获得成长空间。
江宁区的智能电网板块给邓宜炘先生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其中有一些中小企业在智能电网这个细分领域已经做到了全国前列,假以时日,逐步发展,未来有机会成长为大企业。”联东U谷要做的就是企业从“种子”到“小苗”后,加速成长为“大树”这一发展阶段的支持、助力。邓宜炘先生说,未来希望做好科技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打造企业生态链的服务。为此,联东U谷把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支撑作为重点服务,包括引入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支持。
选择科技制造型企业,联东U谷有着现实的理由,邓宜炘先生认为: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是根本,是骨架;数字经济是血液,可以使经络更加活跃,使肢体更加健康、可持续。传统实体经济是粗加工,高质量发展要把新科技、人工智能等导入制造领域,实现增长升级,使实体经济更加强壮、有生命力。
相对于服务业,目前制造业数字化程度偏低,但同时制造业对数字化需求也更迫切。“我们接触的很多科技制造型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路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过。”联东U谷服务的科技制造型企业,希望能在科技制造领域生根、发展壮大,真正在所属领域的技术上有独家之长,取得长足发展。当科技制造领域的企业都真的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科技强国梦想的实现才会更快到来。
3
运用数字技术,精准服务企业
企业还是那个企业,风险还是那些风险,为什么银行不敢做的贷款,联东U谷却敢担保?“因为我们对企业的发展过程、长期经营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技术。”邓宜炘先生解释:园区入驻企业的用水、用电等能耗及货车、人员进出等情况都会留下数据,甚至部分企业的财务服务也由联东U谷提供。
事实上,从招商到运营,对大数据的运用已经贯穿于联东U谷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获取庞大的数据资源,运用很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有效提高了联东U谷服务企业的精准度。
在园区前期招商阶段,大数据就已经导入并发挥了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的作用。“我们过去招商依靠人海战术,招商团队超过1500人,招商团队超过15000人,在作过逻辑分析后把人撒出去,更多靠资源人脉,但方向感不强,成功与否含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邓宜炘先生作了个前后对比:现在通过大数据,从不同维度对产业进行分析、梳理之后,设定一定指标,比如赢利能力取值范围、科技发明专利等,甚至可以精准到哪一层级的专利,由此分析其科技支撑能力,截取符合指标的企业,这样对方是不是适合匹配的目标客户,在上门接洽之前就已经心中有数,很容易切入其现实需求。
企业购买园区载体空间房产用作研发制造及办公场所时,联东U谷通常会鼓励其通过按揭减少资金压力,并降低首付比例,低至两成三成,以节省资金用于技术、设备等。“这些按揭至今坏账率为0。”邓宜炘先生表示,这个数字也是得利益于前期对企业状况的大数据分析。
据介绍,联东U谷在全国体量较大,目前在国内近40个城市有约200个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未来目标是5万家,已覆盖了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经济活跃地区。作为联东U谷重点布局区域,江苏已运营及已在建园区超过30家,将陆续迎来企业入驻。“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徐州等实体企业需求活跃的城市都设有园区,比如南京有12个,苏州10个。”
这些丰富的企业资源使联东U谷更有优势在大数据平台上积累庞大信息,更加精准地掌握企业多方面情况、需求,提炼有共性的信息,提供有共性的服务,发掘产业与产业链的需求、痛点,整合相互之间的资源连接。
文 | 张寄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