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北大招生之炀,区块链这场信任危机的解药

近日,全国闻名的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在河南省招生工作中闹出丑闻,引得全国人民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纵观整场风波,可以看到信任危机的根本在于北大的招生工作违背契约精神,引起大众的愤怒和失望。

作为一个法治社会,遵守政策与规则是最基本的底线。一旦突破,只会给自身机构造成不可弥补的失信行为。但是要如何能更好地遵守与执行规则呢?也许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化解这场信任危机,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北大退档风波回顾

据北大2019年公开的招生计划显示,北大将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录取8名考生(“国家专项计划”是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2019年7月10日,河南省向北大投递“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档案。按照规定,河南省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的考生已达8人,因此投递这8名考生档案即可完成录取。

然而,当北大接收到考生档案时,才发现有两位考生的情况达不到预期。因此,北大就以“考生分数过低、极有可能无法完成学业”为由,将这两位考生退档,不予录取。经过河南省招生办的反复交涉,北大表示剩余2个名额留给第二志愿中高分的同学,以此完成录取计划。

退档事件曝光后,舆论纷纷批评北大违背招考规则,担心这类退档事件将为以后的招生工作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迫于舆论的压力,8月11日北京大学决定按照程序申请补录被退档的考生,方才将风波平息。

风波过后的沉思

北大的退档风波发生后,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为了生源的最优化,去不惜违反了招生的规章制度。这样违背契约精神的事情发生后,大家都纷纷对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

本该作为社会至纯的象牙塔,却让我们认识到了丑陋的一面。我们不禁反思,知名度这么高的高等学府都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招考规定,那还有多少考生曾经因为类似的违规事件而改变人生命运?这一次的事件,如果不是舆论及时发现,那么这两名被退档的考生将如何面对本无过错的人生?

我们呼唤一个公平的制度能让大家受益,我们更呼唤参与高考的各方角色都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能够让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呢?

我看,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就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智能合约是什么?

准确来说,智能合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区块链行业独创的名词。

早在1996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Nick Szabo首次描述了智能合约。在几年的时间里,Szabo重新设计了这个概念并发布了几篇相关论文,他阐述了通过建立一套针对话联网上陌生人之间交易的电子商务协议,创建了合同法等相关商业实践的概念。

其实,合约这个概念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触合约。比如当你入职一个新公司时,你和公司会签署一份合约,在合约中规定好双方应尽的责任以及相应的报酬。当有人违规时,合约即可对一方进行相应的惩罚。再比如,你是一个蛋糕店老板,与公司客户签署了一份每周定期送下午茶的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下午茶的样式与分量,只要你按时按质完成,即可获得相应报酬。但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将执行惩罚。

签署合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确保双方的信息有效性,以此作为后期履约时的重要证物。因此,现实生活的合约大多以双方的签名、盖章、第三方公证等方式确保双方的有效性。

因此,合约的核心点在于:

(1)只要你达到什么规则,就能获得相应的利益激励。

(2)只要违法了什么规则,就会承担相应的损失和惩罚。

(3)签署双方要确保真实性,以签名、指纹、盖章等方式保证。

类似的场景数不尽数。只是到了1996年,Nick Szabo描述的这套智能合约,则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加密签名的方式,完成电子合约双方的有效性。并在彼此按时按质完成后,获得约定的利益;否则,则应该承担相应的惩罚。

但是,在1996年就诞生的产物,为何没有流行起来,为何到了区块链出现,智能合约才成为一个主流的概念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的智能合约方式无法确保合约在履行过程中没有被中间人或者某一方篡改。

但是,直到智能合约遇上了区块链技术,仿佛遇见了久未见面的故友。

区块链本质上是架设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网络,通过分布式节点见证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这意味着,在区块链上存的任何一个信息,都无法被任何人进行篡改。

因此,智能合约作为一个电子合约的技术,首先在虚拟化的合约合同上,让参与双方用加密学的方式完成私钥签名授权,确保合约的真实性。但是在执行中,为了确保合约的不能像北大事件一样,在执行过程中被修改规则,则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来维护合约的规则不被篡改。

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确保了智能合约的权威性。

区块链技术是怎么做到呢?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让大家了解区块链的运行机制。

微信聊天,应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

我们经常在微信里建立一个微信群,假设这个群有100人,群主是贝贝。有一天,因为小明借了我1000元,让我写一张欠条,以便防止我耍赖。

这时候,我们有两种做法:

方法1:贝贝作为德高望重的群主,我写好的欠条,则交给小明和群主分别保管。等到我还上100元,也同时让小明和群主清楚记录,确保彼此不耍赖。

方法2:我和小明不依靠群主,而是依赖全体100个群友。我们要求100个人,只要有什么需要公证的事件,就发到群里,并且各自聊天记录都不可删除。当需要对账公簿时,100名群友就能成为有力的公证人。只要半数人认可的结果,就是必须要执行的规则。

第一种方式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签署合约的方式,坏处就在于过度依赖“群主”这个中心。一旦中心人或机构因为利益站队,或者工作疏忽,就会让违反规则的事情发生。

第二种方式则是区块链技术。正是因为分布式的节点为智能合约的规则做了见证和担保,确保了即使有人犯了糊涂,也能经过大多数节点处理获得正确、公平的结果。

智能合约的高考报考系统

如果将高考的报考系统用智能合约实现,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呢?

首先,我们有一套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上大学”的智能合约,里面写了每年的高考录取规则。例如,每个学校按照第一志愿报考考生,从高到底录取。若第一志愿未录取完整,则从第二志愿按序录取,依次到第三志愿录取等。

然后,学生在“上大学”智能合约中,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私钥”,并在其中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与报考志愿。填写完毕后,用“私钥”进行加密签名,与现实生活中的“签名”或按压“指纹“的效果一致。

最后,各个大学也在“上大学”智能合约中生成独一无二的“私钥”,并授权智能合约按规则运行,从而完成录取工作。

整个过程由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录取,减少了高校与教育厅的工作。更令人放心的是,智能合约的规则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一旦制定并录入后,任何人都无法轻易篡改写好的规则。这样下来,即使高校招生办想要反悔,也无法修改智能合约的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么一套智能合约系统的建立,将非常有利于高考的公信力提升,并最后让参与高考的考生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1A0IBT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