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嚯嚯
编辑|文刀
LBank联合创始人何伟曾不屑于平台币的“太过中心化”而放弃了布局。一年后,这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改变了以往观念。
8月,LBK诞生,9天内涨幅400%,连带着流量也重新涌入了LBank。加密货币市场新一茬用户才知道,这家交易平台其实已经存在了快3年。
成立于2016年10月的LBank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上一轮牛市中,多个“明星项目”在LBank的“首秀”成功将这家交易平台的日活推到了10万人次的巅峰,比肩OK和火币。
2018年,市场无情,“跑路谣言”加上产品低效在半年里将它甩下神坛,“最惨时,个别的资产一天只有几十个人交易。”
低潮期,何伟甚至想过离开,“不甘心”将他从犹疑中抽了出来。
强化产品体验后,LBK成了LBank自我重塑的起点,露出建造生态帝国的野心。
老所焕新
LBK9天4倍 用户吐槽“解锁变态”
7月31日,莱恩(化名)作为老用户收到了“抢购LBK”的推广邮件,LBank要发平台币了,“这时候才搞平台币,还来得及吗?”他瞅了一眼,关闭了页面,LBank是他1年多没打开过的交易平台了。
8月12日,LBK上线,开盘价0.015 USDT;21日,LBK最高涨至0.0751USDT,涨幅超400%。今日凌晨5时,LBK报价0.0723USDT。
LBK上线后价格稳升,最高涨至0.0751USDT
9天4倍的收益十分吸睛,莱恩有点傻眼,他重新登陆LBank。8月1日他错过的那场“老用户抢购专场”,在9分钟内完成了3.6亿LBK的释放。
第二期面向全体用户的抢购启动于8月8日,5.6亿多LBK吸引了超过1580.97万USDT的资金,远超850万USDT的上限。
按1 USDT=66.66LBK的比例计算,两次抢购的LBK,单价都是0.015USDT,不多不少,正是12日的开盘价。
“2017年就在LBank玩,那时候大家都叫它‘链行’,1年不见竟错过了福利。”莱恩告诉蜂巢财经,他后来才知道,币圈里有人为了抢LBank的平台币还做起收购老账号的生意,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新出来的平台币。
白皮书将LBK定义为社区型自治平台LBank交易生态的媒介,采用了自创的POB(Proof Of Benefit,直译为利益证明)共识,“唯有生态贡献者可以从中获益,唯有通过交易生态获得收益者可以解锁更多LBK。”投资机构、社区型、交易团队、用户和能为交易所提供数字资产应用场景的组织,都可以通过持有LBK成为平台节点,获得相应权益,并通过LBK获利。
“乍一看还是交易所们喊了一年多的社区模式,持币的才不会管你怎么治理呢,他们只关心这个平台币能不能涨。”莱茵说,LBK真正的门道都在它的经济蓝皮书里,“很复杂,一堆公式,读完感觉就一个字‘锁’。”
按照LKB蓝皮书所示,创世节点中的投资机构和社区节点,200万LBK的认购额度均需锁仓;100万LBK认购额度的交易节点和生态节点,同样是全额度锁仓。而释放则需要根据各个节点业务相对应的贡献,以金本位计算来获得LBK。
“连小散也一样,别以为认购到了就能一次性全卖掉,不行,每周给你解锁一点。”
LBK正式进入二级市场的流通后,“矛盾式”吐槽出现在用户群里,“LBank平台币解锁模型真变态,LBK一直涨。”
无论用户怎么评价,LBK的上涨都是现实。它的上线将LBank的总注册用户推上了400万人的高点,平台日均交易量达9亿美元,日活数超一万人次。
如果将这些公开数据与今年闯出的“黑马”平台MXC和BiKi对比,尚能打个平手。但在各个交易所数据展示平台里,LBank的综合排名常常在30名左右徘徊,更别说与“HBO”三大头部平台相比。
差在哪了?恐怕是人气,很多在今年新入场的币圈用户,甚至不知道LBank已经成立了快3年。
LBK的出现让这家老平台成了新面孔,连它的联合创始人何伟自己都不可置否地将LBank放在第二梯队里,“我们是抓住过一些机会的,但也错过了很多。”
旧时高光
3个月吸粉百万 流量冲崩服务器
莱恩总能想起他2017年在LBank上买过的SC,最高涨了20倍,他的资产因此翻了一番。当时的LBank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上线了SC的交易所。
除此之外,包括Ink、星云链、SEER、AWARE、OBEN PAI、DBC这些当时的“明星项目”都是在LBank上首发,这些项目的平均收益达到463%,其中最高收益达6527%。
DBC早期在LBank的市场表现
“能赚到钱”是莱恩守在LBank上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今年年初火起来的IEO模式,其实都是早期的LBank玩剩下的。”
何伟回忆,当时市场做打新业务的交易所就只有LBank一家,“OKCoin、火币网没有这些小币种,币安也是后来才出现的,可以说整个市场焦点都在我们这里。”
那时,用户就可以在项目登陆二级市场前通过LBank购买额度、获得代币。
得益于首发项目的高额回报,从2017年11月开始,LBank的流量经历了一波爆发式增长,连续三个月内,用户月均增长率达6000%,“一开始的时候,每天几十号新人来平台注册,到后面几百号人,鼎盛时期,每天有近万人的注册量。”
用户哗哗地来了,令何伟印象最深是一幕是那年的7月13日晚上8点,唯链VET登陆LBank,当天充值数好几万笔,“短时涌入的流量直接把服务器冲崩了。”
飞速发展将LBank的整个团队带进了“蜜月期”,“每天很忙,但大家的状态很亢奋,真的是眼睁睁地看着平台一天天壮大起来。”
何伟和几个核心成员因人手不足而焦虑,“当时都睡在公司了,研发、客服和结算的几个部门的同事忙得脚朝天,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LBank的“昨日盛景”也是何伟的交易所创业生涯里的高光时刻,“觉得我们的团队无所不能。”
谁也想不到,后来的市场就熊了。
至暗时刻
日活由万至百 产品体验暴短板
比特币从2万美元开始下跌成了2018年熊市的前奏。
那时,以币币交易业务切入赛道的币安还是“黑马”,OKEx、火币也你追我赶,争相上新。早期在LBank上首发的项目相继上了这三家,知名平台的品牌效益直接对其他新币平台造成正面冲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1月,LBank因团队扩大要进行办公场地搬迁,10日,官方发布了暂停提币业务两天的公告,“当时基于安全考虑,用户提币不论金额大小都需要人工审核,所以公司搬家期间,就暂停了的相关业务。”
LBank因搬迁暂停提币曾引发“跑路”传言
何伟根本没想到,搬个家搬出了“跑路谣言”。提币业务暂停期间,网上开始出现LBank“跑路了”的传闻,有人甚至报价200个ETH(时值约200万元)悬赏他的个人信息。
何伟第一反应是不屑,“官网和公众号都发了很多次搬迁公告,我心说,这种谣言怎么可能会有人信。”
他低估了恐慌散播的力量,等到网络上的传闻铺天盖地时,他才意识到“事儿大了”,一些用户将LBank提币慢和搬迁联想在一起,“结果我们被越传越黑,其实LBank运营三年都没发生大规模被盗事件,就是因为团队对提币的谨慎。”
一次又一次辟谣后,危机多少得到了缓解。但出于安全考虑的人工审核也暴露出平台的问题——效率低,用户体验不好。
如果说公关危机只是LBank在应对用户方面还不够成熟,那产品体验不佳对于竞争激烈的交易所赛道来说,则事关“选手”的专业素养,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用户的流失。
更何况,市场还不好。2018年6月,BTC跌穿8000美元,整体跌幅达60%,其他主流数字资产跟跌,整体市值大幅缩水给交易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上半年,连OKEx、币安等平台的日均交易量也在下降,从峰值时的80多亿美元最低跌至十多亿美元。
市场交易活跃度下跌,LBank的新币则屡遭破发。
何伟和团队几乎是眼睁睁看着新项目上线的交易人数锐减,从每天几万人变成几千、几百,“最惨时,个别资产一天只有几十个人在交易。”
用户哗哗得走了,产品存在的弊端被放大,团队内部开始出现“噪音”,“毫不夸张,最糟糕的时候,团队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市场部埋怨研发部技术不给力,研发部埋怨产品部需求不明确,产品部埋怨市场部给的方向太混乱。”
LBank行至至暗时刻。
何伟甚至想过走人,“问题太多,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无力感随之袭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怀疑,交易所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
几个核心成员坐在一起讨论出路,最后问了一个核心问题,“LBank到底要不要走下去?”
看着好不容易积累来的百万注册用户,盯着K线上突然冒出来一点的交易量,“大家都不甘心,”最终的答案是接着做,“既然决定了,那就静下心,把问题一个个拆开,解决掉就好了。”
重塑自我
平台币做“跳板” 构建生态帝国
在熊市因产品而失去用户,LBank便在熊市中弥补不足。
人工审核效率低?那就上智能交易,用户在LBank的小额提币都交给机器审核。充币速度慢?那就紧追大所,把各币种的区块确认从7个提至2-3个。每秒支持的交易笔数低?那就打磨技术,从只支持400笔逐步提升至40万笔。
2018年下半年,LBank还先后与数字资产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安全公司合作,在资产筛选和用户资产安全上不断加码。
回过头看,这些沉淀都为2019年LBank的发力积蓄了势能。
年初,IEO风口来了,LBank启动Solar打新通道,先后上线了包括OATH、CKB等9个新资产,上线交易后每个资产的涨幅超过200%。
但何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LBank的每个IEO项目都有财富效应,可用户并没有留存,最大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交易所粘度不够。”
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后,何伟想明白了,LBank的重塑之路,除了承袭以往优选上币、优化体验、重视用户声音、提高安全风控的积累外,还需要一个“跳板”,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LBank开始筹备平台币LBK的发行事宜。何伟以前对平台币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它是中心化的,筹码无法做到分散,集中就会带来抛压,大户会倾轧散户,不够公平,不够透明。”
见识了大大小小各种交易所的平台币后,何伟觉得,谈技术、谈共识对用户来说太遥远,“最简答的逻辑就是带着用户赚钱。”
对平台币价格有直接拉升作用的是回购,而回购的资金是交易所的收入,“收入从哪来?对交易所而言,最大的利润是手续费,交易才会有利润,那用户凭什么在你这里交易?一定是你的资产好,你的服务好,你安全。”
3年来运营LBank,何伟和团队最大的体会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机构来推荐项目,社区去做传播,安全团队来保护资产,项目来提供场景,交易所就来服务用户交易,用户来选择交易哪些资产,LBK只是把专业者们连接起来,这就是生态自循环,这些都有了,流量就是水到渠成。”
这也是LBK设计POB模式的初衷,利益即证明 ,“谁带来益,谁就分享利。”
对于LBank的锁仓模型,何伟解释,采取了“金本位”的代币解锁模型,简单来说就是让币价与解锁速度成反相关,即币价越高,解锁速度越慢;而币价与仓量成相关,即持LBK仓量越高,解锁速度越快,“LBank试图从机制上解决集中抛压的问题。”
不过,对于LBK的币价走势,何伟表示,LBank收入的回购量现阶段大于LBK的代币释放量,“但没有任何一个交易品是只涨不跌的,最差情况卖盘与买盘一致,随着平台业绩上涨,我认为LBK的经济模型对币价会有长期的推动力。”
把任务都分配给节点了,LBanK做什么?
“产品体验、风控和技术,这是交易平台必须中心化来做的事情,然后推动红利一点点变得更多、更长久,未来,LBank将会是一个社区生态自治型的平台。”
为了这个理想,LBanK用了3年。时间总是很公平,想要得到过往失去的,只能以加倍的速度找回来。在通往LBank社区生态的帝国之路上,何伟道出了他从LBank兴衰转变上学到的事情,“永远要敬畏市场。”
互动时间
你认为发行平台币后,LBank能否重回巅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