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数据崇拜时代的谎言——从明星微博“粉丝之战”说起

不久前,被新一代指为“没有数据没有流量”的周杰伦,一夜之间在微博超话(微博为明星设置的话题页面)排行榜登顶,战胜了常年稳居第一的《偶像练习生》冠军蔡徐坤。 ​事件一出,立刻被各大自媒体和主流媒体所关注。媒体的评论基本上指向流行文化消费中的代际对立,也有一些评论对新生代流量文化进行了反思。

文 | Eileen

共同编织的幻觉

与过去的追星文化不同的是,如今粉丝们表达对偶像支持的方式已不再限于看演出,买专辑,而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的集体行动。这些行动不仅包括组织演出现场的各种“应援”活动,更多的是在日常的社交媒体中为偶像“刷数据”。

例如,曾经有新闻曝光某流量明星单条微博转发过亿,而微博用户总数也不过3亿多,这其中数据的“注水”便成为关注点;不久前,某明星新专辑所有歌曲都被粉丝“送”上了iTunes销量榜首,也引发热议,媒体开始关注为流量明星“做数据”的产业链。

对于新生代的娱乐圈明星来说,重要的不再是作品,而是“流量”和“数据”这些更加直观的指标。“做数据”成了粉丝群体的头等任务,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提升偶像的数据。

“刷数据”是流水线作业,如同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人人协同合作,昼夜不停,迅速应对危机。在粉丝圈内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有各种严密的组织层级,有着如同网络游戏般的高度参与。

刷分,打榜,控评……这些制造“好”数据的行动,让粉丝们不但要全天守候网络,还要付出大量的金钱,然而他们却似乎很享受这个拥护自家偶像地位的使命,并且在偶像面临危机时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当圈外人士或者老一辈的明星偶有“冒犯”言论时,其社交账号几乎会被粉丝群体攻陷。

同时,数字平台通过设立各种奖励机制,令个人对平台有更高的心理依附。这种机制让他们提升存在感。这种机制用无止境的升级和成就解锁绑住用户。对粉丝来说,担心自家的“爱豆”随时面临失去榜首位置,于是他们不计时间和金钱,持续不断投入这场“战斗”。

在任何时代,人总是善于制造各种各样的偶像来取代真神。偶像既然僭越了神的地位,就一定需要不断有人来维护其形象。“好看的数据”被视为衡量一个艺人的实力甚至全部价值的标准。为了让偶像的形象不会崩塌,便需要通过“做数据”来维护这个形象。通过“做数据”,媒体平台和粉丝们共同编织了一个让粉丝和艺人都活在其中的幻觉。

数据是真正的偶像

新一代粉丝批评周杰伦“没数据没流量”,其实反映了“数据至上”的理念已经在统领我们的文化。它颠覆了从前我们对于流行文化的消费和评价方式,使得不在此规则之中的老牌华语音乐人遭受质疑。我们也常常在新一代的流行文化消费者中听到类似的质疑:一个“没有数据”的音乐人有什么价值?一个“超话签到人数少”的影星是否是合格的主演?一个微博都没有多少人转发的明星怎么会火?

在数据至上思维的催逼下,周杰伦的粉丝用刷数据的方式赢了流量明星粉丝团一局,然而这短暂的胜利,不过是用数据战胜了数据。在粉丝大战之后不久,蔡徐坤的粉丝也宣布退出无休止的超话排名之争。

尽管如此,数据之战依然不会停止,它只是从微博超话转到了其他战场。人们对于数据的崇拜在各个领域仍然如火如荼。

与其说流量明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偶像群体,不如说数据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偶像。除了明星艺人被用“流量”来定义之外,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都越来越被数据所定义和检视,比如一次热点事件有多少转发;一个自媒体作者有多少篇文章超过10万+阅读,拿到多少打赏和投资;某家店在点评类网站上有多少人打分,评分多少;影视剧也会在宣传自己时加上某社交点评网站的高评分……

我们的各项活动都被社交平台和电子设备引导并精准记录。人被拆解成各种数据的组合,让掌握了这些数据的人可以通过分析做出选择。“大数据”似乎也带来了无限可能,仿佛为解决这个时代各样的难题提供了出路,因而也在许多的行业中被高度尊崇。

带来虚假的谎言

数据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假神,它带给我们许多谎言和虚假的承诺。

首先,随着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日益精进,人以为拥有了数据,拥有了解读它的能力便是拥有了真理。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各种“权威”都在不断地给人灌输这个观念:似乎掌握了对数据的分析和把控能力,就可以掌握一切,就拥有了光明的职业前景。

数据的强大潜力助长了人的骄傲和掌控欲,让人日益把信心建立在自己身上,相信通过对数据进行解读便可以知晓一切规律,从而掌控自己和别人的人生。

事实上,我们以为数据可以给我们更精准、“科学”的答案,可以让我们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然而这些分析和决策并未消除人每天的忧虑,反而是不断涌入的新数据或是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或是引发更多的不确定。

对未来的确据,如果只是建立在我们眼见的事物,如数据呈现的结果之上,就无法给人真正的平安。真正让我们可以坦然面对明天的,不是相信自己无所不能,而是知道自己的有限,并且确信神在一切事上掌权,我们就无法在任何事上夸口,正如圣经中的教导,我们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一秒将发生什么,若没有主的允许,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参《雅各书》4:13-16)。

再者,人们对数据的崇拜很大程度源自它天然的带有“真实”或“客观”的外表,它似乎可以让一切结论都有了“证据”。我们以为通过数据,一切可以变得更透明和公平,但在这样的外表之下,人们只是想要通过数据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比如,粉丝通过大规模流水作业和集体行动给明星刷榜,制造出明星微博转发过亿专辑销售第一的狂欢,那些通过刷数据造假的机构也可以从中牟利;网民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巨头的手中被用以进行不法操作,被竞选团队用以操控选举……

这些被频频曝光的事件提醒我们,数据表面的“真实客观”之下,其真相竟是和撒谎、造假、操纵人心绑在一起的,而这些都是出于人的罪。这一切,离我们理想中的“真实客观”实在背道而驰。

最后,数据也被用来定义人的价值。这个“漂亮的数据”和以往任何时代一样,属于世人对“成功”的定义,只不过从前我们看中的事业、名声、金钱,如今全部被转换成可以量化的指标,如销量、投资、引用量、访问量、转化率、活跃度、打赏数、阅读量、点赞数、粉丝数……我们依靠这些指标来评判他人。于是,人成为各种数据的集合体,成为碎片化的人。神的创造被降格成为各种可以量化和篡改的外在指标。

得到真正的自由

那些不计代价为“爱豆”刷数据的粉丝们,在这个过程中被平台机制捆绑,陷入无止境的充值、刷分、控评……人生的意义慢慢被掏空。

由英国电视台及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电视剧《黑镜》,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当代科技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

在该剧第3季第1集中,看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基于和人互动所产生的社交分数,会决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活权利。剧中的成员是被抽离成一个个5分制评分的人,他们必须通过在社交网络上表现良好,在生活中展现精致的一面而获得好评。人们的打分仅仅是基于表面的印象,为了维持5分,人不得不去做许多表面上的功夫,如假装对人笑,摆拍出各种“岁月静好”的社交状态,我们看不到这些高分人士内心的阴暗和丑陋;而每一个低分者所经历的各种曲折,则没有人关心,他们只因为低分便被世人遗弃。

“做数据”可以让人的各项外在指标变得“好看”,我们可以因为“数据好看”而得到世界给我们的诸多好处,但基督信仰中对人的价值判断却不是如此。圣经指出,神不看外表,而是鉴察人心,能“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参《哥林多前书》4:5),他的真理指明我们内心真实的境况。在神眼中,一个“数据好看”的人依然是罪人,依然需要救赎。

在一个数据主导的时代,仍然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向救赎。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参《约翰福音》14:6)这是一个不会过时的宣告。这个宣告也表明了人生不应该为了那些世人定义的外在指标而活着。因为神更看重我们是否走对了路,是否得到神儿女的身份(参《罗马书》8:14-17,《加拉太书》4:6-7)。

在这个全面数据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访问古道,唯有这亘古不变的真道可以塑造生命,改变人心,给我们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的平安。神让我们知晓人的罪和无可救药,让我们可以因为信而在私欲和公义之间去选择做对的事。我们的价值不是建立在“数据好看”之上,而是生命在基督里产生的真正的更新。

这个被基督的生命之道所更新的“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参《以弗所书》4:24),也就无须在乎那些数据堆起来的外在的形象,因为能够评判我们的,并非世界的标准,也不是这些数据带来的结果。这个新的身份,可以让我们从对“数据好看”的无止境的追求中解脱出来,在这个全面数据化的时代得到真正的自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8A0M3Y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