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让爱回家!8名滞留深圳流浪受助人员寻亲成功

“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8月28日上午,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部大院内,歌声久久回荡着,此刻,二十余位流浪受助人员家属正在这里焦急等候,准备接领失散已久的亲人。

本次接领仪式上,共有8位长期滞留深圳的流浪受助人员与自己的亲人团聚,年龄跨度从24岁到63岁,其中最早的一位受助人员在2011年进入救助站,滞留时间长达8年。

时隔六年的重逢

在接领现场,当罗军见到已经24岁的女儿罗洁洁时,他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身旁的罗洁洁紧紧拉住父亲的手臂,一边落泪,一边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爸爸去哪里,我跟着去哪里。”

这一刻,距离2013年4月6日——罗洁洁走失那一天已经六年多了。

这六年来,从深圳到老家江西,从江西再到河南,罗军始终没有停止过寻找的脚步。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他经历了一次次失望,直到半个月前,儿子罗清接到了一通派出所的电话。

“对方问我是不是罗洁洁的家属,我听到妹妹的名字,当时很激动,马上加了对方的微信,在微信上,我看到照片上的人又黑又瘦。”罗清说。

罗军的老家在江西,他来深圳已经十余年,一家人住在深圳市平湖鹅公岭附近。2013年走失时,罗洁洁已经17岁,由于智力水平低于常人,她仍然需要家人陪伴照顾,家人工作繁忙无暇照看她时,会让她跟邻居玩耍。正是在外出玩耍的过程中,罗洁洁走失了。

罗军不知道的是,在他焦急寻找的同时,罗洁洁在走失后的第13天——2013年4月19日已经被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收容救助。在这六年间,救助站一直无法确认她的身份,直到一个月前,通过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才有了新进展。

“她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以前我们跟她谈话,她说自己是贵州人,但是实际上她是江西人,两者相差很远,最后我们还是依靠人脸识别系统找到的。”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护工胡雪辉说。

在离开之前,罗洁洁紧紧抱住她,两人都忍不住哭起来。“我们相处久以后,会渐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也很依赖我们,年纪大的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姐妹,年纪小的会把我当妈妈。”胡雪辉说。

三年来848名流浪人员与亲人重聚

罗洁洁的故事只是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帮助流浪受助人员成功寻亲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帮助来自26个省份、848名长期滞留深圳市的流浪人员与失散亲人团聚。与亲人重逢时,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3岁,有的流浪人员与亲人失散长达22年。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安置部部长张文伟表示:“让他们回归家庭就是我们工作的初心。我们在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也会提供康复帮助,再者,更为重要的是给他们寻找亲人。”

对于受助人员表述不清、无法确认身份的情况,张文伟表示一般会采取三种途径为流浪受助人员寻亲,一是收集受助人员生活细节,比如方言、习俗,借助细节呈现的信息寻亲,二是借助今日头条的推送以及民间社工组织寻亲,三是通过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和全国救助机构的网络。据悉,本次8名流浪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主要依靠人脸识别。

据介绍,2016年以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着力调整工作重心,逐步实现流浪救助从返乡1.0版到寻亲2.0版的转型升级,尤其今年4月成立了寻亲工作专责小组,开创实践了寻亲工作新模式。

“这一次的寻亲活动是救助站首次举行集体接领仪式,约四个月前,我们加大了寻亲力度,成立了专门的寻亲小组,好消息接踵而来。趁着中秋即将来临,万家团圆之际,让他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庭,这也符合我们现代救助的理念。”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党委书记、副站长潘争艳说。

【见习记者】彭缘

【记者】郭悦

【作者】 彭缘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9A0AA8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