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与自律组织不断发布网贷平台规范文件的态势下,助贷成了网贷除了成为持牌机构外的最优选择。相比申请金融牌照,转型助贷看起来可以顺势而为。
截至8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登记披露平台显示共对接合计96家网贷平台并对外披露平台运营数据。目前96家平台中,已经有85家披露了7月运营数据。
依照网贷之家对85家平台7月运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P2P平台在2019年7月依然保持着监管要求的“三降”(即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借款人数下降)。伴随着行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网贷平台正在逐步退出或谋求转型。
不过,出于平台的经营风险与声誉风险,大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网贷平台助贷业务持有观望态度。
转型助贷挑战重重
由于近期的监管变动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市场不确定性,很多公司正在停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向新的助贷业务模式转型。
对于助贷模式,有行业人士认为,在APP上引流是最简单的助贷模式,对于平台利润增长成效不大,但是可以维持平台基本生存。其次是输出风控技术、场景与客户面向金融机构提供的导流服务,这也是目前网贷平台普遍想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还有资产转让与联合放贷模式,但是资产转让模式因为底层资产风险与定价问题逐渐退出市场,而联合放贷模式除了头部平台,对于绝大多数平台来说比较难实现。
谈及助贷业务,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有约5亿人尚未获得金融机构的覆盖。平台的客户基础、品牌价值、专有技术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将在助贷领域得到继续发挥。作为转型新业务的核心载体,在合作方的支持下,成立全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自筹建起将获得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与包括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在内的机构进入合作前的尽职调查阶段是当务之急。
网贷平台只有在获客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金融机构主要看中的还是网贷机构的用户。
网贷平台转助贷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说发现了新的机会。并且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目前仍处于观望。有人担忧网贷平台的声誉风险、经营风险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风控技术并不算网贷平台的长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比较青睐有增信的助贷方,比如现在平台挑选助贷方,一般会要求有融资担保机构或者保险公司做保障。
掌握用户和增信资金就能顺利开展助贷吗?
网贷从起源上讲就是服务银行所服务不到的客户,而这些客户除了少数例外,其实大量属于金融业所界定的“次级客户”,由此形成了与银行的错位发展。更进一步地,其客户如此,则其风控和利润模式也依附于此,银行导流进这些客户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自己业务和风控路径的“背叛”,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多或少的排斥反应。
此外,助贷的挑战并不是金融边缘生态的“疥癣之疾”,而是有可能改变金融的业务和监管模式。
助贷作为工具,却不是信贷胜似信贷,挑战了金融监管基于业务逻辑的牌照监管体制。另外,当助贷机构依托其场景、客户和技术等优势,越来越在贷款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把金融机构变为其平台生态体系的一个单位,这就又增加了业务的复杂性,使风险更易交叉、外溢。
合规性仍将是P2P平台转型助贷后拉开差距的重要一环,各家转型助贷,初期看来似乎是一个烧钱战争,但是在明确禁止助贷机构向金融机构缴纳保证金这种做法后,各家会争取保险与担保机构的增信,如此一来就衍生成了一个牌照之争,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就是每项业务包括合同的缔结、用户信息的传递等全方位的合规性的竞争。
鑫银宝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