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核心就是加快改革,这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三星进入中国市场。27年来三星在华累计投资349亿美元,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的三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三星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保持和国内产业升级步调一致。
投资沿海地区
进入中国后,三星初期选择投资的城市集中在东莞、惠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 。上世纪90年代, 三星以家电制造业赢得消费者;2000年,中国三星开始设立研究所;2005年起陆续进入金融、酒店等服务领域;2012年前后开始投资半导体、液晶面板、汽车动力电池等尖端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随着货物贸易额稳步增加,居世界的位次逐步提高,2009年起,中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2013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中国逐步摆脱以资源换出口的模式,产业布局也随之调整。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6%增长到1998年的53.4%。此后,货物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加工贸易占比开始缓慢下降。加工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29%,一般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
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1978年,中国初级产品出口占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46.5%。而到了2017年,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94.8%和5.2%。
中国机电商会的数据则显示,1985年至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从16.8亿美元增加到1.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9年保持机电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2%左右提高到28.8%。
工业布局变化也改变了人口分布,在经济效益增长之外,另一个改变也体现在城市结构的变化上。
2011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51.27%,尽管其中大量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还比较低,一旦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社会结构就已发生重大变迁。
中国经济、产业、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外资来说,变化是预料之中,但是当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分割一部分之后,外资如何在中国重新布局产业,也是重要一步棋。
三星在中国的发展与上述变化十分契合,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以电子业为中心的单纯组装加工,以沿海地区大城市为中心;第二阶段是2001-2010年,这一阶段是融入阶段,业务领域多元化,涉及电子、金融、重工、服务等领域,基本完成产业链的建立;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是升级阶段,尖端技术装备产业投资加速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发展,同时强化研发。
产业升级新布局
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所在的地方是空旷的郊外,现正已经变成发达的电子产业基地。随着三星半导体的落户,带动100多个高端配套企业进驻西安。西安也正逐渐形成一个过千亿元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进一步跃升为世界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截至2018年底,中国三星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和西安等地设立26家生产企业、7家研发中心等共计157个机构,员工总数达8.5万人。业务范围涵盖电子、金融、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电子领域包括手机、家电等整机产品,半导体、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产品;金融领域主要包括人寿、财险、车险等;重工业主要包括造船、工程建设等;在服务领域,新罗酒店进入苏州;此外,还有广告、安保、餐饮等服务。2018年在华法人销售额8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28亿美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三星在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加快,打造产业升级新动能。西安半导体工厂,是中国三星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2012年9月12日,三星一期投资1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在西安开工建设,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之一,生产的产品具有世界尖端技术水平。
2014年5月9日,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正式量产,生产最新型的存储芯片V-Nand。这标志着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成为集存储芯片生产、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半导体综合生产园区,半导体生产领域全业态也在西安高新区正式形成。
2018年底,三星SDI启动位于西安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共计投资约105亿元,筹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的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条60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该金额也是三星SDI近年来在全球投资的最大金额。
西安工厂对于三星的产业升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半导体设备技术是突破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关键。尤其是5G技术已经到来,半导体核心技术成为竞争重点。对三星而言,打破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中国的生产线承担着技术试验和开拓市场的重任。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正处于经济调挡降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西安市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及,全年招商引资79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分别增长26.9%和17.6%。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三星二期项目是重点抓的建设项目;此外,科技金融创新西部最新,支撑硬科技不断形成西安新优势。
投入科技研发,发展高端制造业,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三星的产业调整步调一致。不仅仅是半导体,2013年中国三星在苏州投产的液晶8.5代线,以及2014年在西安投资的锂电池项目,也是在加码高端制造。
目前,三星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消费类电子产品业务,也实现了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的本地化产业链体系。
尖端技术投资加速
截至2018年底,三星在华累计投资达349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投资于高科技领域,在2013年至2018年这六年的投资为前21年累计投资额的近两倍。中国本地采购额近280亿美元,4100多家供应商中中国本地企业占到了七成。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在加大对尖端技术的投资,这并非巧合。
人均GDP在五千美元和1万美元是工业化进程的两个转折点。五千美元以下是工业化加速期,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就业比重持续提高。五千到1万美元时期,两个比重是保持稳定的,主要是提高工业化质量。超过1万美元,就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产业主要向高端、服务化发展,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就业比重下降。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下阶段工业化的重点是依靠产业升级提升工业化质量。
2016年,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9个城市超过了1万美元,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处于5千至1万美元的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已经出现了分化。中国需要的是多元化产业升级战略。未来多远区域发展竞争格局,过去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未来更多的是依靠中西部地区来支撑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本土和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另外一种压力也日渐紧迫。欧美的再工业化战略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挤压,新兴发展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性产业也形成了低端挤出效应,越南、孟加拉、印度的土地更加廉价,劳动力成本也更低。两头受到挤压的国内制造业,转向高端是必然选择。如果继续讲资源都配置在低端制造业,资源、环境、交通都已经无法再继续承担压力。
所谓产业高端化,一个典型的标志就是,对隐形成本根据敏感。制造业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显性成本就是可以度量的工资、土地价格、税收等,隐形成本则是无法用具体数据衡量的。根据研究,两者是负相关的,隐形成本越高,显性成本就越低。隐性成本是决定城市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关键,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等显性成本不敏感,但对隐性成本很敏感。中国提出高质量经济发展,大力改善营商环境,这些都会降低制造业的隐性成本。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新兴经济业态已经显现出了新的增长动力。这对于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的外资巨头,同样是获得中国市场的新机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