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C是一个在面试中屡遭不顺的求职者。不久前的一次面试经历,这家公司是向往已久的公司,为此,小C特地在面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他还特地登录了公司网站,把公司的信息记得烂熟于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小C在面试环节中非常顺利,就在面试即将收尾之际,面试官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
“你了解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吗?”
小C心中一阵窃喜,幸好自己提前做了功课,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
“了解的。之前有看过贵公司的网站,贵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奉献、创新、奋进。”
回答完之后,小A对自己的表现满意极了,他觉得这个问题就是自己的加分项啊,看来进这家公司,应该是妥妥的了。
没想到回答完之后,面试官突然向小C扔过来这样一个问题——
“哦?那你倒是说说看,你对企业价值观里的每一项内容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创新?”
小C顿时懵了,一时间,他感到气氛凝滞,让人喘不过气来。
面试官见小C半天没有回应,便冷冷地说了句:“好了,你回去等通知吧。”
小C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了出来,他隐约知道,这回面试又挂了。
在关键性对话中,有别于生活中无伤大雅的闲扯,你需要区分具体的情况,了解提问者真正的意图,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回到案例中,他的错误是很多职场新人的重灾区,那就是在说话前,缺乏判断处境的基本能力,以为回答正确就完美无误了。
要知道,面试官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实则暗藏玄机。若对方顺着你的话追问过来,你毫无招架之力,最终只会陷入被动无力的境地,错失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而说话前至为关键的一步,是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
如果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是你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通常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安全区”,只要注意说话语气和态度,尽量面露真诚友善,就会获得满满的好感,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是你不知道而对方知道的,或者说是你片面了解但对方全面了解的(也就意味着对方的信息比你全面比你深刻),这个时候你就要当心了,如果你稍微应对不慎,就很容易被对方步步紧逼,让自己分外尴尬与被动。
其实,关于企业价值观这个话题,小C只不过知道了几个名词,而这个信息恰恰是面试官了若指掌的,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摆正姿态,将自己放在“学习区”,采取有效的回应方式。
一旦小C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正确位置,就不要试图展现自己的能耐了,他应该想办法把问题返回给提问者本人,激发提问者的谈话兴致,最终达成双赢的谈话结局。
一次真正高效有利的关键性谈话,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是否让对方感到满足。
所以这个时候,返回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这个策略里有很多方法,而最适合小A身份的,莫过于“困惑式”返回法。困惑式返回法的要点是:
1、不要着急回答,低头沉思片刻,以示自己的认真态度与这个问题的难度;
2、抬头注视着对方,面带愧疚,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只知道皮毛,从来不知道深意;
3、适时将问题抛给对方,表示出愿意聆听教导的诚意。
综上,小C的应对方案应当是——
先沉思片刻,再面露愧疚地望着面试官:“说起来汗颜,我查看了贵公司网站,只知道几个名词,但从来不知其深意,并没有理解。”最后他只要等待面试官的解释就好了。
这样一来,就能化解原来的尴尬与危机,取得面试中关键性的胜利。
那么,一名谈话高手在面临关键时刻,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从心开始
在开始谈话之前,首先想清楚你到底想从这次谈话中得到什么结果。
很多时候,一个谈话往往进行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双方争执不下之后,很快便忘记了谈话的初衷,谈话目标不经意间被换成了输和赢、得与失,最后结果要不就是不了了之,要不就是两败俱伤。
从心开始可以帮助你把思维从“我”变成“我们”,无论何时都能把谈话拉回到最初制定的目标上。
比如,随时提醒自己:
我到底希望通过这次谈话得到什么结果?
我希望对方得到什么结果?
我希望我们双方的关系变成什么样?
如果我真的想要得到这个结果,我在谈话中应该怎么做?
第二步:学会观察
谈话中最容易出现的两种反应——争执和逃避,都源自同一个情感因素——害怕。人们在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他们会变得“安静”(silence)或“暴力”(violence)。
警惕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信号,及时为谈话者营造一个安全氛围,帮助其卸掉思想包袱。
自我检查是否在谈话中产生了以下“不安全”信号之一:
1.安静
伪装:有意淡化或有选择性地表露个人观点
回避:完全避开敏感性话题
退缩:退出谈话
2.暴力
控制: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贴标签:给别人或别人的观点贴标签,这样你可以更容易地贬损他们
攻击:通过贬损或威胁让别人难受
第三步:建立安全感
先让双方暂时从这场艰难的谈话中离开一会儿,然后双方建立起共同目标,再重新返回对话。
在建立安全感时,有一个技巧叫对比(contrasting),就是说在双方可能存在误会的时候,不要轻易退缩,否认或包装自己的观点。直面这个误会,确保对方正确理解自己。
几个很实用的谈话开头:
我并不希望你认为我不认可你的工作价值,而是……
我并不希望你认为我对你的工作质量不满意,而是……
我并不希望你认为我不感激你在这件事情上面的付出,而是……
第四步:组织故事
任何人在谈话中都是带着情绪的,你的情绪决定了你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导致情绪产生的唯一因素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因此,在谈话中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决定了谈话最终的走向。通常地,人们在关键谈话之前容易落入三种心态之一:
“受害者”——这不是我的错:责任在我方的时候,这样可以达到自我原谅的目的;
“恶棍”:都是别人的错——责任可能在对方时,这样可以凭空创造或夸大对方的责任;
“无助”:我能做的就这些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在赢与输、得与失之间做简单选择题,而不是积极思考其他选项。
避免三种心态有什么最有效的办法?很简单: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你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检验自己的故事是否完整:
我是否假装没有看到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
为什么对方作为一个正常、理性和得体的人会这么去做?
我到底想要得到一个什么结果?我希望对方得到一个什么结果?我希望双方关系变成什么一个结果?
我现在需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想要的这个结果?
第五步,摆出观点
如前所述,在摆出观点时,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完整即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参考STATE模型:
S(Share Your Facts)- 分享事实,而不是观点,这是最能够避免争议的内容。
T(Tell Your Story)-在事实的基础上摆出你的观点,注意使用上述的Contrasting技巧
A(Ask for Others’ Path)- 征询对方意见
T(Talk tentatively)- 表述自己意见
E(Encourage Testing)- 鼓励对方表达不同自己的意见
第六步:了解对方动机
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当然有必要来听听对方时怎么想的。通过AMPP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探询对方在表面之下的动机:
A(Ask)- 询问:对对方的观点表达兴趣
M(Mirror)-映射:确认对方感受,进一步提升安全感
P(Paraphrase)- 复述:用你的语言复述,确保你准确无误听到了对方想表达的内容
P(Prime)- 引导:如果对方一直有所保留,你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猜测对方所想和所感
第七步:行动
当前面所有工作完成之后,谈话双方的最重要部分已经顺利结束,接下来便是在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包括:
谁负责哪些内容?
如何跟进?
到什么时候完成哪一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