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有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我们才能越变越聪明
P2P网贷的历史长河里
有无投友“踩雷”的血泪史
是最最痛心疾首的案例
是最最刻骨铭心的教科书
但这却是
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故事
为避免成为受害者
网贷出借
始终都要有原则
以下故事为投友真人真事,为方便叙述以第一人称描述:
2015年,我进入一家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不到50人的小规模团队,做了两款产品。其中一款就是P2P的产品。
我要说明一下公司的情况,这个是是个彻底的无爹、没钱、纯民营的小公司。(现在想起来,想不明白为什么受到蛊惑)
2015年,网贷圈的投友都该知道,正是P2P网贷散养的时候,出借年化利率高的吓人。我们公司的老板,就是看到别人都在作,都在赚钱,所以也奋不顾身的跳进来的。
经过几个月的研发,我们这个“迷你”的P2P 平台在一批 90后手里诞生。说实话,产品研发所有环节的把控人,对P2P都不甚了解;更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像样的资产端!怎么办?当时大家想了一个轻资产的方式,就是做“网贷基金”。原理很easy,把出借人的钱放到其他平台。听着很吓人吧?当时公司真的就这么干了。
风险肯定很大,因为资产都掌握在别人手中,那些平台究竟怎样的恐怕只有天知道。所以,起初我对这款产品也不看好。意料之中的事,产品推广受阻。然后,市场部提出:先从公司内部的员工下手。于是,公司内部以及老板其他的兄弟公司开始搞各种加息、送奖品等活动,发起拉人头的邀请机制。
其实这也没什么,只是一种推广手段。但我们公司是真的“败絮其中”啊!
当时的我,大概被集体氛围弄得失去了理智,觉得这产品好歹也是自己公司做的,有风吹草动我还能不知道?最主要的还是高利率的诱惑。最后,就这样下水了!
后来不久,项目经历了第一次易主,二老板接手。
二老板整编团队,重新开始。虽然项目不再是原来公司的了,但实际项目的运营团队还是和原来公司在一起办公的。
二老板和大老板不一样,有多年的传统金融背景。在一次闲聊中,他信誓旦旦的说,要带领我们怎样怎样。年轻人,听到这种远大前景的畅想,自然热血沸腾。于是乎我继续把钱往平台里送。直到有一天,我听同事聊天才知道,二老板把平台又转给了三老板,而且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已经严重不好了。这些日子平台频发高息长期项目,我鬼迷心窍就放了20000 元。但是,平台再次易主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可惜的是,我太后知后觉,只好祈求别出事。
庆幸的是,我做了一件“将功补过”的事情:告知当时被我劝来出借的亲朋好友赶紧把钱撤走。果然,个月后的某天,我在办公室敲字,同事告诉我这个平台已经跑路了。我第一个想法是赶紧试试APP还能不能提现,果然提现失败;客服群再也没人说话。我的钱再也回不来了,27300,这个数字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绝望的不止我一个,同公司的还有30多人,少则亏几千,最多的20万。
技术部的一个兄弟,把买房的 20 万放在了平台。一直到现在,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很绝望。事发后,我们几个受害者加了维权群,报了案,搜集了相关的证据资料,公司还找了援助的法务。不过,一切皆成枉然。
三老板卷款消失,二老板不见踪影,只剩下第一任老板焦头烂额。事发几天后,我们找到了二老板,找到了第二次易主后公司的法人。大概半个多月后,相关涉案人员被抓获,可笑的是,三公司的法人半毛钱事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这个第二次易主后公司的法人是个惯犯,经常出入「局子」。按照行话说,这人就是个顶包的,给钱代人坐牢而已,真正的主谋卷钱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
由于平台小,涉及资金不多,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影响,当地的经侦也只能是抓人了事。至于钱,我到现在也没见过一分。
我把自己这段经历写出来,是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发生在你身上。没有踩过雷,或许你无法体会到我内心的煎熬,等待的焦虑和对家人的愧疚。27300,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我希望,我的教训能对你有所启发。
永远不要因为贪高收益铤而走险。
事物发展都有规律,天上掉的大馅饼可能就是个坑。
END
适逢网贷“备案”年
在吸取经验的同时
在备案下发之前
该如何选择平台?
1
要看平台资质。主要包括平台的股东背景(上市公司、风投公司、政府国资背景等);平台年限,平台管理,风控团队资质;结合“1+3”体系,看平台的备案准备情况,信批、存管等情况。
上市系、风投系、投资系等背景并不代表这些平台就绝对安全,“有背景的公司可能对于完全的没有任何背景的公司,可能信用更高一点。
2
看收益、资产。收益率与平台的综合实力成反比,与资产类型有关。同时,要对资产进行较为完整的了解,确定资产的真实可靠。
3
此外,还应关注平台运营数据的稳定性。如果变化幅度太大,比如有些平台成交量有的月份十几亿,有的月份则只有几百万,这种平台要留意;或者有些平台在监管双降的背景下成交量还暴增的情况。
(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