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在火箭上得到了一个位置,不要考虑位置好坏,先跳上去再说。——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
2.一件商品最重要的是质量,但我们不可错误地理解这句话。要提高质量,最关键是要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的本质。无论品质有多高、功能有多丰富,如果不是用户需要的,那这些产品就是劣质的,最终只是制造方的自我满足而已。我们决不能为这些东西浪费时间,牺牲速度。——Line创始人森川亮
3.做对方认为好的事情,而不是做你认为会对对方好的事情。
4.必须把快当作现实来接受,接受了之后,它就变成你的优势。
5.雕塑家去的那些东西,决定了雕塑最终的样子。换一个角度,人和公司由那些他们选择不做的事情定义。
6.一个想法本身往往难有足够的吸引力,关键看你如何实现它。——凯文·瑞恩
7.行动的力量常常被低估,正如想法的力量常常被高估。
8.尽可能远离舒适区。因为一旦如此,你就可能陷入极度危险的状态。——陆奇
9. 21世纪没有稳定这回事。如果你想要有稳定的身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价值观,那你就落伍了。——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10.每个系统都不完美,都会有缺陷,与其批评这些缺陷,倒不如努力打造一个框架(解决问题)来得更加实际。——扎克伯格
11.如果你开始思考别人在做什么,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跟随者而非领导者。试图成为他人很难成功。
12.悲观者总是正确,但乐观者才能成功。
13.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
14.使用数码产品时你有责任克制自己,但你没有意识到在屏幕另一端有上千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击垮你的自制力。——谷歌设计伦理学家 哈里斯
15. Facebook、推特等的随机奖励机制“绑架”了我们的注意力,因为不知何时会有人留言、分享照片、点赞,我们不由自主一遍又一遍刷新页面,就象一个“不见底的碗”,引诱大家暴饮暴食。“好的技术应能帮人们设定边界。尊重你的技术应能让人控制自己的关系网,断网了也不会产生焦虑情绪。”——谷歌设计伦理学家 哈里斯
16.沉迷社交媒体和虚拟世界的人,会产生“我分享故我在”的感觉,不断在线上塑造自己的身份,连续不断的“数字活动”令年轻人体验不到独处可以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只会感到“离线焦虑”。——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雪利·特克尔
17.人们获得了迅速搜索的能力,你不用去翻书了,搞不好你连需要的书都找不到。在网上,你永远找得到答案,但答案未必是正确的。——作家 斯蒂芬·金
18.我认为,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头上个电子装备坐在一间黑屋子里,我更喜欢到户外去,建立真实的社会联系。——增强现实(AR)公司Niantic CEO 约翰·汉克
19.新媒体或社交媒体公司并非科技公司,而是媒体公司,它们就龙骑士自家数字渠道的内容负责。内容往往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正是更多分享、更多连接。
20. Facebook的工程师们关注的是提高参与度:点击、点赞、评论、分享。(全球最大广告公司WPP CEO 苏铭天)“参与度就像毒品。”与之相传递的还有“过滤器泡沫”,也就是用户看到的全都是跟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内容。
21.假新闻正在屠杀人们的大脑。——苹果 CEO 蒂姆·库克
22.抵御假新闻和谣言的最好办法不是审查制度,而是让更多的人获得说话的权力去说真话。我们需要确认我们对于谎言和谣言的抵抗不是依赖于“裁判”(审查制度),而是我们作为公民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我们谈论、分享消息,以及彼此指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在谣言比真相传播得快的时候,批判性思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更重要。——爱德华·斯诺登
23.很多新技术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而且往往不利的后果,即“反咬”。内燃机让交通实现了革命,但它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石棉一度被吹嘘为一种神奇的材料,但过去20年,我们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将其从建筑中拆除。最新的技术,像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潜在的反咬风险更令人害怕。——金融时报副主编 约翰·桑德尔
24.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是个学习系统,所以技术会逐渐映照出技术设计者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很谨慎地考虑价值观这回事。——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 之父 德米斯·哈萨比斯
25.技术永远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关键是让技术为我们服务。——《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摘选自《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李翔,湖南人民出版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