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些企业出现了戴口罩难打卡、身份登记和测量体温集中排队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2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研究院),一台新“上岗”的仿人眼技术身份识别与体温检测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一名员工走上前去,机器人的屏幕上立刻显现出他的面庞。几秒钟后,机器人准确识别出他的身份,还实时语音播报出他的体温。“这款机器人主要使用中科院自动化所原创的虹膜识别技术,可迅速准确识别被识别人的身份信息。”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宪明说。
张宪明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识别技术主要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具有极高的唯一性,不易仿造。与人脸识别不同的是,在自然场景下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一般是90%至95%,虹膜识别的误差大约是百万分之一,即使在夜间,虹膜识别的准确度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戴上口罩识别效果怎么样?“完全不受影响,虹膜识别技术又被称为仿人眼技术,主要通过人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识别,戴口罩不影响效果。”张宪明告诉记者,他们在实验室进行了测试,在眼睛前方放置一定厚度的透明塑料物品,机器人依旧能进行精准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安全性等独特优势,既可以保证人员不摘口罩就能识别,又能避免像指纹识别等出现接触式传染风险。在此基础上,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研究院在机器人上加装了红外线测温仪,在准确识别人员身份的同时,还可以实时测量其体温。通过5G通信技术,所有信息实现实时图像回传和异常数据上报,并生成日记报表。系统对出现发热等超出警戒值的信息给出提示,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这款机器人为省内首创,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人群比较密集、人员身份相对固定的场所,可替代一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协助相关人员进行疫情进展通报、防控宣传和突发状况处置等工作。由于几秒钟就能完成识别和测量体温,人员可随测随走,避免人群聚集。”张宪明表示,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完成技术研发,批量生产后有望在洛阳市一些单位投入使用。他们在下周会对功能再升级,基于大数据,判断被测人14天内是否与确诊病例有过同乘火车或者飞机经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