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互联网时代,身边充斥着无限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本应该丰富了我们的学习渠道、填满了我们碎片化的时间。但为什么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愚蠢?
那是因为互联网的便利性与匿名性。
互联网便利性:让我们更容易获得信息。
1、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供给了我们一条寻找答案的捷径。
在过去,我们想了解一个问题,需要向有知识的人请教,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获得结果。但现在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网络上有源源不断的事实可供搜索。于是我们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去搜集这些信息。慢慢的,我们丧失了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同样,我们越来越容易把外包的知识,当作成被我们内化的知识。表面上我们知道一切,但实际上,只要一碰到问题,我们并不会去询问我们的大脑,而是直接打开手机,进行网络搜索。
2、我们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世界没有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大,反而更小了。
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一定是需要耐心和倾诉的,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我们少了友善,多了敌意和戾气,人们会把自己归入小小的回音室,只和那些观点一致的人讨论,缺失了开放性,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倾听,让我们在犯错误时无力思考,说不出有说服力的话,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纠正。
无论我们三观如何,在互联网中都可以找到同类人,于是本应该是互联网优点——开放性。反倒局限了我们的世界。
3、互联网知识,容易被利用,存在着极强的目的性。
互联网上的百科词条,没有人会陌生。词条本意是借力互联网,完善部分专家存在的地域局限性。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骨感的,虽然很多人出于好心,到百科上编辑条目,贡献了自己的时间。但是也有受雇于企业的人和公关公司,他们是别有用心的,会让百科全书上的条目以他们想要的样子呈现给大众。(据调查,撰稿人10个有9个是男性,所以背后可能会隐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但专业和业余爱好者的区别,就是专业的人士即便不喜欢,他也会全力去做,但业余爱好爱好者的热情是很不稳定的,所以百科仅限于提供基本资讯,在更为复杂的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建树。
并且在互联网上,我们其实不需要就一个事实去搜集别人的观点,比如1和2哪个数字大,这样的观点收集是毫无意义的。
互联网匿名性:让我们畅所欲言
1、现实中就不平等的人,却误以为在互联网上人人平等。
网络暴力这种坏脾气的背后,是对等的错觉,无论是国家主席,亿万富翁,平民百姓,他们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在我们眼前闪过的一堆信息,在网络上并无好坏之分,是平等的。况且常常还会有匿名的加持。匿名让我们无法去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专业程度,因此在潜意识中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观点是平等的。
在现实中,我们生病了,我们总是会听取专业医生的话,但是在网络上呢,我们不一定会这么做,即使,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医生。
相比于现实生活中来说,我们更难去判断这个人的一个具体身份。因为如果没有互联网,有些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见面。
某些明星突然人设崩塌,其实哪有什么人设崩塌,只是本性暴露。
2、匿名性,让我们难以区分信息的真假。
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一样,因为金钱和名气同样重要,所以就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想通过网络匿名性,为自己赚取名利和金钱,所以网络也同样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借此来博得别人的关注,或者为其带来财富收入。
正是因为匿名性,网络变成了一个神奇的地方。世人,将自己隐藏在一个并不怎么安全的虚拟 ID 背后,就敢把许多平时不敢讲的话讲出来了。不同于依靠网络吃饭的人,他们的动力就是一点点的认同感,以及些许在压抑的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的快意。
我从不否认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希望,在我们享受网络带来好处的时候,可以正视网络带给我们的一些危害。
网络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回想一下,我们是否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读书,也变得越来越少?
因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宁愿用在手机上,也很难去用在阅读上。网络成为人们逃避做事的借口,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让我们陷入了泥沼。
我们要尽力摆脱自身经历的束缚,开始进行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只有这样,“独立思考”的大门才会渐渐打开。除了我们自己,网上没有人需要对你负责。也没有人愿意对我们负责。
看完文章关注作者,转发给好友呀,你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创作的动力,比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