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硬件、软件、关怀,这位“主播”的课堂不一般!

疫情隔离了时空

却隔离不了知识与情感的传递

在紫金港校区大西区

哲学系教授丛杭青办公室的灯光

温暖着每个周三、周四的黄昏

他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里

坚持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这个春学期,丛杭青负责主讲的课程是“工程伦理导论”,他在“浙大钉”个性签名一栏写着“主播”两个字。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视听体验,这位62岁的“主播”使出浑身解数,改造直播背景,制定“脚本”,打造多场景互动课堂,还在课间免费提供“云”观光校园服务。

硬件升级,直播背景靠DIY改造

手机、电脑、外接摄像头、领夹话筒,配上两座调光灯和DIY制作的背景,在疫情防控阶段物资购买不便的情况下,丛杭青的直播设备全靠临时拼凑。

丛杭青直播硬件设备图解

摄像头和领夹话筒是去年上半年买的,平时放在办公室里派其他用处,最近正好用来做直播。丛杭青又从家里找了两台可以调色温亮度的台灯当作调光灯。至于直播背景,一开始他在办公室找到两个铁架子,在铁架子顶端绑上一根家里晾衣服用的竹竿,再把家里落地窗的窗帘取下来挂在竹竿上面,这就制成了他的第一代直播背景。在试播后,丛杭青精益求精,对直播背景进行了升级,他找出办会议用的海报架,将海报架改造成夹背景纸的三角支架,最后安上一张大幅的灰色背景纸,利用旧物制成了第二代直播背景。

第一代直播背景

第二代直播背景

此前,丛杭青曾经参与中国大学MOOC课程“工程伦理导论”的制作,并且获得浙江省高校首批“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特等奖。七八百分钟的课程慕课制作经验在灯光、声音和背景这些设计方面为他提供了一些借鉴。

《工程伦理导论》宣传片

而对于“浙大钉”的使用,丛杭青和其他教师一样大多是从零开始,如今他已经得心应手。丛老师说:“我学习使用‘浙大钉’一周左右就能够上手了。我跟家里人建立了一个小群,在这个小群里面反复地操练。”

场景切换,短视频缓解思校情

学生们在得知丛老师是在学校的办公室进行课程直播后,常常请求他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校园风光短视频。丛杭青为学生们的思校心切所感动,在每天前往办公室上班的路上用手机录下初春的校园风景,播放时将浙江大学校歌伴奏作为背景音乐,来缓解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对校园生活的思念。

丛杭青录制的校园风光

既要播放校园风光短视频,又要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提问和课堂互动,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呢?丛杭青特地在课前制定了“专业模式流程检查表”,严格按“脚本”进行线上直播教学操作。他的课程大致分为四五个不同场景,上课前10分钟切换到场景1播放校园风光短片,同时进行数字签到;上课前20秒切换到场景2播放工程伦理导论的课程宣传片;到点上课时切换到场景3摄像模式,出镜向学生说欢迎语,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大纲;讲课时切换到场景4屏幕共享模式,播放PPT讲课的同时兼顾学生临时提问;课上到15分钟左右时,通过互动面板进行课堂互动;课间休息时切回场景1,再次播放校园风光短视频。

丛杭青制定的“专业模式流程检查表”

丛杭青的流程检查表甚至精确到打开和关闭话筒、摄像头的时间。他说:“教师就是要做到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时刻关注他们的感受。”有时学生接收到信息的时间会延迟10秒甚至20秒左右,所以他在讲课过程中每隔几分钟就询问学生是否看得清、听得清,有故障时学生只要在控制面版输入“Y”,他就会及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和方式。

策略更新,线上线下“做工程伦理”

2019年,由丛杭青牵头的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工程伦理教学团队进行的“工程伦理‘三位一体’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获得了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二届教育成果一等奖,将“学工程伦理”变成了“做工程伦理”,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核心手段。因此在“浙大钉”直播教学中,丛老师始终坚持在每一节课通过互动面板跟学生至少互动两次,他简化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复字母ABC或者数字123作出回应。

工程伦理教学十分重视实践性,需要请一些校外专家参与教学,而“浙大钉”直播的连麦功能更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目前丛老师的线上课程已经邀请过校外专家作演讲发言和案例分析。工程伦理教学也同样注重研讨,视频会议用高效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丛老师希望在疫情结束后,传统的线下课堂能够融汇专家连麦、视频研讨等优秀的线上教学模式。

丛杭青连麦校外专家

关于在疫情当下如何“做工程伦理”,丛老师还在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在线上教学时我提到过‘积极的责任’与‘消极的责任’。”丛老师说,“对学生来说,‘消极的责任’就是躲在家里看教学直播。那么‘积极的责任’是什么呢?除了认真学习以外,学生是不是能够参与当地的一些防疫活动呢?当志愿者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过程。”

在丛老师看来,无论是直播教学还是现场授课,教师面对的同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是有独立思想和交流诉求的个体,即使有时空间隔,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当空气。”

本文素材由丛杭青老师提供

撰稿:徐雨铭

编辑:张潇月 陈安琪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309A06YO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