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acebook的研究人员表示,已经开发出一种神经网络编译器,可以将代码从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如C ++,Java和Python)转换为另一种。
将现有的代码库迁移到主流或更高效的语言,如Java或C++,需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通常成本很高。例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在5年内花费了约7.5亿美元将其平台从COBOL转换为Java。超编译器在理论上可以提供帮助——它们消除了从头开始重写代码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建立,因为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语法,并依赖于不同的平台API、标准库函数和变量类型。
为简化这一问题,Facebook推出了TransCoder,该工具采用无监督学习,可以让代码在C ++,Java和Python之间进行转换。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006.03511.pdf
TransCoder首先使用跨语言模型预训练进行初始化,该训练将表示相同指令的代码段映射为相同的表示形式,而与编程语言无关(源代码序列的输入流被随机屏蔽,并且TransCoder的任务是根据上下文预测被屏蔽的部分),降噪自动编码的过程会训练系统生成有效序列,即使在输入有噪声的数据的情况下,反向编译使TransCoder可以生成可用于训练的并行数据。
TransCoder的跨语言性质是由跨编程语言存在的通用标记(锚点)的数量引起的,这些标记来自诸如“ for”,“ while”,“ if”和“ try”的通用关键字、数学运算符以及出现在源代码中的英文字符串。反向编译通过将源到目标模型与并行训练的“反向”目标到源模型耦合在一起来提高系统的编译质量。目标到源模型用于将目标序列编译成源语言,产生有噪声的源序列,而源到目标模型则有助于从噪声源重构目标序列,直到两个模型收敛。
Facebook研究人员在公共GitHub语料库上对TransCoder进行了培训,该语料库包含超过280万个开源存储库,目标是函数级别的编译(在编程中,函数是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块,用于执行单个相关动作)。在对所有可用的源代码进行预训练后,去噪自动编码和反向翻译组件只在函数上进行训练,在组件之间交替使用大约6000个标记批次。
为了评估TransCoder的性能,研究人员从GeeksforGeeks中提取了852个C ++,Java和Python并行函数,GeeksforGeeks是一个在线平台,可收集编码问题并以多种编程语言提供解决方案。他们使用这些公式开发了一种新的度量标准:计算精度,测试给定相同输入时,假设函数是否生成与参考相同的输出。
Facebook方面表示,虽然TransCoder表现最佳的版本并没有产生很多与预期完全相同的函数,但它的编译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研究人员将其归因于波束搜索的结合,波束搜索是一种维护一组部分解码的序列的方法,该序列会附加到序列中,然后进行评分,从而使最佳序列冒泡到顶部: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TransCoder在实验过程中展示了对每种语言特有的语法、数据结构及其方法的理解,并且在跨编程语言的情况下正确对齐了库,同时适应了较小的修改(例如当输入已重命名)。尽管它并不完美,例如TransCoder在生成过程中未能考虑某些变量类型,但它的性能仍然比一些框架要优秀。
该工具的一位共同作者写道:“ TransCoder可以轻松地推广到任何编程语言,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商业解决方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向解码器添加简单的约束以确保生成的函数在语法上是正确的,或者通过使用专用架构,可以轻松解决该模型所犯的许多错误。”
Facebook不是唯一开发代码生成系统的组织。在今年早些时候的Microsoft Build大会上,OpenAI 演示了一个在GitHub存储库上训练的模型,该模型使用英语注释生成整个功能。两年前,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名为Bayou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公开代码背后的“意图”相关联,并自主编写软件程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