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年在各家银行推动创新,建立机制的落地经验,我们总结出我国银行创新机制框架IMFB,帮助银行在组织级层面,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循序渐进地推进创新机制建设,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合理高效。
在《银行都在争相建立的产品创新机制,应该包含什么?》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创新机制的整体结构与要素,本文从顶层设计、创新流程管理两大维度深入解构创新机制细节,特别是所含要素、设计原则及其背后的思考,提出创新机制框架全景,助力银行在组织级合理、高效地建设自己的创新机制。
一、创新机制框架全景图
任何框架都是经验的提炼,是解决方案。任何解决方案,都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有价值。那么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到底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或者问题呢?通过多年在各家银行推动创新,建立机制,ThoughtWorks总结在银行组织推动创新至少要回答如下问题:
- 创新的赛道在哪里?从哪里切入?如何布局?
- 创意来源,孵化,增长如何做落地?应该采用什么流程?
- 创新在组织级如何推动?流程、模式、配套管理如何做?文化如何建设?
- 工具、平台如何支撑创新所需?如何技术引领?
- 创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赋能他们?
进一步将顶层设计与创新流程管理分解,我们总结出我国银行创新机制框架(IMFB - Innovation Mechanism Framework for Bank)如下:
银行创新机制框架(IMFB)
二、创新机制设计关键原则
框架设计的核心在于各个要素的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关原则,理解了它们就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 顶层设计,需要考虑战略、资源、组织与文化等理论的协同,对创新流程进行保驾护航,从组织级支撑创新流程高效而且富有成效。 在实际银行创新机制建立过程中,包含创新战略设定、组织架构设计、创新投资考核、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员赋能、创新文化打造等。如果,相关维度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改变与调整,创新在组织推动势必受到影响。
基于图1,顶层设计中的黑色粗体部分就是对应原则,详细解读如下:
- 创新战略设定原则: 实时战略。
其核心表达的是在当下这个VUCA时代,需要调整战略制定方式,通过实时数据、轻量级的组织结构,在识别清楚组织愿景与目标后,实时调整,及时决策,这样才能有高响应力,创新过程才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
- 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扁平管理。
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大型组织,采用分层的架构,科层制的管理,观察案例公司的创新组织架构可看出,一般CXO直接领导一个执行体部门,所有创新团队直接归创新执行部门管理;
- 创新投资考核原则: 动态投资。
参考超越预算原则,通过迭代,动态投资方式,改变传统大而全,长期投资方式,这样灵活性更强,也匹配创新迭代演进的思维;
- 创新平台使能原则: 高效灵活。
创新平台包含技术、业务、流程管理等相关平台,其核心价值是使能创意孵化、创新文化打造,最后助力创新规模化与常态化,提升创新效率与成功率。比如当前很多银行都在做敏捷与DevOps(研发运营一体化)转型,打造DevOps平台,其核心包括技术架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工程实践能力、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等,最终达到软件产品交付的效率与质量提升,提升创新效率。当然还有招商银行“蛋壳”这样的创新文化平台,可以提出创意、交流想法,2019年蛋壳平台上1263条建议或意见被采纳;
- 创新人员赋能原则: 全功能团队。
其内涵是打造跨角色、多功能团队,比如以上案例里面提到的创新团队铁三角。鼓励员工能力多元化,倡导学习型文化,从能力上的多元带来创意上的多元;
- 创新文化打造: 生机型文化。
相比传统企业常见的命令-控制型文化,创新更需要生机型文化。其特点是,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和领导力的人得到重视等,参考文献综述部分相关理论介绍。
其次, 创新流程,解决的是从创意、研发、制造到营销全流程如何有效依托顶层设计协调人、财、物帮助产品孵化成功。 在实际银行创新机制建立过程中,涵盖创意形成、产品孵化、产品规模化三个阶段。
创新流程的设计,其核心理论来自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NPD),包含四个部分: 一个开发流程、一个跨职能团队、一个审查委员会以及一套评估体系 。所以,创新流程设计的核心也是围绕这个四个部分展开。NPD开发实际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创意形成、概念孕育、产品研发、市场测试、市场发布”。具体创新实施由一个跨职能团队执行,他们具有各不相同的背景与能力,比如产品、技术、运营、设计等。团队根据流程开发新产品,在不同阶段汇报给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通常由高管团队构成,其核心责任在于确保开发的产品与公司战略吻合、跨部门资源整合、投资决策以及项目优先级排序等,尤其重要的是要负责对创新团队进行领导与激励,从而对创新项目进行阶段性监控,推动其有效发展。评估体系的核心是针对项目的关键环节,如上述五个阶段,由审查委员会根据创新产品当初设置的阶段性成效指标是否达成,评估是否继续进行投资,以及对创新团队成员如何处理等。
结合以上理论描述,创新流程设计核心原则为:
- 创意来源,聚焦打造多元化创新渠道。
创意来源除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之外,还有外部引入等方式,通过多元模式可以激发不同类型、层次的员工参与,同时给企业带来更大价值,比如更多创意、形成更广泛的基于银行的开发者社区、外部生态与合作共赢等。多家银行已经在做相关布局,比如通过开发银行的方式。基于精益创业画布,创意的雏形需要回答清楚8个问题,然后才能进入产品孵化阶段。
- 产品孵化,聚焦创意从纸面落地到实际产品,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
产品孵化包含创意打磨、原型验证、沙盒孵化、MVP上线等过程,它不仅仅是开发,而是对创意的持续验证。其核心是保证创意能够从纸面落地到真实产品,打造早期市场,让种子用户能够实际使用产品,为其带来价值的同时获得关于产品的反馈。
- 产品规模化,聚焦运营与增长,基于数据调整产品。
规模化阶段,根据杰弗里摩尔的跨越鸿沟理论,创新产品已经跨越了早期市场,进入主流市场。其核心是不断打磨产品,获得早期大众、晚期大众的青睐。基于产品运营指标,持续跟踪数据,持续迭代产品。
- 不同阶段之间,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注重迭代调整。
从创意形成到产品孵化,再到产品规模化,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下一阶段进行的验证与测试可能回到上一阶段,重新作出调整。甚至产品在市场上规模化之后,还能获得新的创意反馈回来,也许是对既有产品的持续改善,还可能是突破性的创新,从而孵化成新产品。所以,设计好不同阶段的准入或者退出标准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要围绕产品的运营指标来设计,结合成效考虑是否继续投资,或者投资多少。
- 顶层设计与创新流程之间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突出顶层设计对于流程的指导与支撑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做出调整与更新以相互匹配。
三、创新机制框架的正确使用方式
在此,针对此框架的作用和意图简要说明:
- 框架核心价值在于创新全景图。帮助银行就组织级创新机制建设有一个全面布局,便于企业在建设组织级创新机制的时候考虑诸多因素,排定优先级;
- 并不是所有要素需要同步推进。顶层设计、或者创新流程要素都需要同步进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创新布局和当前限制进行调整;
- 框架的应用要持续演进。随着创新的深入推进,不要拘泥于以上模块,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拓展与演进,比如创新流程管理中的阶段划分、创意来源、孵化方式、阶段性指标体系等。
有了以上理论与方法后,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哪里开始建立创新机制呢?一般来说,切入方式可能会有如下几种,企业可以自己也可以跟咨询公司合作来实施:
组织级创新机制建设切入方式
- 从创新战略规划开始 ,专注于企业创新领域和赛道资讯分析,助力企业决策层进行创新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结合,从而在组织级推动相关举措,属于先布局,再行动,更多依赖于组织自己的创新执行能力;
- 单刀直入创新机制建设 ,专注于企业多元化创新模式的架构设计,助力企业构建内外部创新生态环境,比如梳理与建立创新流程,尝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者外部引入等方式的创意孵化来完善机制建设,这也是很多银行选择的常见切入方式;
- 从创新平台搭建开始 ,专注于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规划和构建,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赋能、工具赋能等,从能力建设入手,先构建技术、业务或者创新流程管理平台,为创新铺路,也是一种切入方式,比如很多银行在做的DevOps平台建设,遗留系统架构改造、创新流程管理平台等,都可以算到这一类;
- 从产品精创落地开始 ,这也是常见切入方式之一,专注于从创意产生到市场验证的精创实战落地,比如培养基于创新产品的创业小团队。这样就可以把创核能力培养与流程建设结合起来;
- 从内部创新赋能开始 ,这种方式先不着急在组织内部建立创新机制,专注于企业内部思想转变及方法学习。培养组织内的创新种子及教练人员,为未来创新铺路,也是一种常见切入方式。
下面给出三家真实银行创新机制切入方式,作为参考,可以看出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是多元结合的方式,并没有那么教条。
三家银行创新机制建设切入方式与当前聚焦点
四、小结
综上,IMFB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帮助银行在组织级层面,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循序渐进地推进创新机制建设,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独特情况,特别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相关维度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来探索。整个框架背后包含了众多理论与实践经验,读者可以参考《ThoughtWorks的创新方法》系列文章。
作者介绍
张岳,ThoughtWorks高级咨询师,近十年的软件行业从业经验,服务过电信、能源、金融等不同行业的客户,帮助他们交付软件产品、实施精益敏捷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