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华大基因:昙花一现的疫情营收,难救持续下滑的业绩表现

文/罗雅颖

4月25日,华大基因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华大基因一季度实现营收共7.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59%。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9.11%。

受到疫情爆发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的需求量增大,使得率先研发出试剂盒的华大基因在抗疫中拔得头筹,而随着疫情在国外的蔓延,华大基因也开始了"海外淘金"模式,通过财报看出,华大基因此次战绩斐然。

但在此之前,仅靠传统业务获得营收的华大基因利润并不理想,多种因素挤压下,华大基因在疫情期间短暂回暖的营收,并不能从本质上拯救其持续下滑的业绩。

基因检测普及面窄,技术研发投入过大

据悉,目前基因检测的应用场景领域主要分为:科研级、临床级、消费级三大类。科研级面向科研机构、药企、高等院校等。消费级面向大众消费者,包括皮肤检测等。临床级的商业价最大,主要用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等。

虽然基因检测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临床基因检测仍然存在着受众面小、价格较高昂等短板痛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华大基因作为以基因检测服务为主要盈利方式的企业,现下的市场对其并不友好。这也注定了华大基因前几年营收情况不乐观。

纵观2017年-2019年华大基因的营收情况,营业收入分别为21亿元、25.4亿元和28亿元;但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华大基因同期增速分别为19.66%、-2.88%和-28.53%。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产业链的维持需要对技术进行创新维护。就算是在归母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华大基因依旧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额成本。市场需求面的缩窄与研发成本的提高,共同导致连续三年来公司净现比均低于1,存货量与应收盈利帐额差距过大。

僧多粥少,竞争对手发展迅猛

市场格局的限制让许多在早期成立的中小型基因检测公司不得已离开,虽然华大基因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经历过洗刷后留下来的许多企业也都逐渐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贝瑞基因、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最早以检验、诊断业务起家,正加大肿瘤、遗传病等临床级基因检测领域重点产品布局,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断增加。

其余涉及临床级基因检测的上市公司多为制药企业,如北陆药业、丽珠集团、马应龙药业等;创业公司则绕开与上市公司的正面竞争,分布在更加垂直细分的领域,如肿瘤、遗传病、微生物测序等。

在科研级基因检测方面,诺禾致源、药明明码承接大型科研项目、药企研发项目较多,是与华大基因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对手。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基因检测企业在技术、服务方面更加细致化、专业化,这对以综合能力为主要优势的华大基因来说是不小的威胁。

董事长"空话连篇",企业形象受损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一度被称为"基因教父",在企业建设与科研中一直强调学术能力与责任感。但华大基因的业绩一直平平无奇,让许多人对其运作模式心生疑虑。而汪建此前"活到120岁"的狂妄言论,更是让人觉得华而不实。

早年间,因而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框架图"的华大基因一夜成名。彼时还是执行主任的汪建就表示:一流的科研同时就是一流的商业,科研机构不应该商业化,科研成果却可以产业化。反观华大基因现在持续下滑的业绩,科研与盈利已然无法平衡,企业再强调科研情怀的行为也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这些"出圈"言论不止一次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与负责人的阔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前并不出彩的成绩。言行无法一致,让华大基因在整个市场中的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对于创收暴涨,华大基因也表示是下沉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大量需求导致。目前来说,华大基因线下维持的高额收益仅仅依赖于疫情的背景之下。靠短期内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达到研发成本与盈利的短暂平衡,断然不是长久发展的平稳之计。从长远来看,在多重因素的逼仄之下,华大基因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28A0NDF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