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约翰·麦卡锡等几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脑洞大开了一个对人类意识和思维过程进行模拟的领域,并赋予了这个领域一个狂拽炫酷的名字——人工智能,简称AI。
从此,人类点亮了新的科技树。从手机系统到3D打印,从谷歌眼镜到全息投影,就连美图APP“一键换脸”都靠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也一直在以远超我们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穷苦大众”还没能享受iPhone的洋气,Siri就已经从语音助手变成了时不时来一段B-Box的段子手。短短几年,人机交互、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智能设备扎堆出现,智能机器人频频亮相,甚至还有被授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
2014年,全球首款表现人类情感的Pepper机器人,通过分析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实现推算顾客喜好的功能。同年,首台云识别冰箱ChiQ面世,不仅能根据食材推荐食谱,还会选择食物送货上门。英国出品的机器人还在光滑的钢管上摩擦,RoboThespain已经在上传自己的selfie了。
不过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人工智能还关心人体内的舒适度,从海因斯到PYG,机器人不断进化出适合人类使用的功能。就像iPhone是“肾”的延生一样,人工智能是“大脑”的延生。作为新“器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被人工智能外包。
2011年,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沃森,已收录了肿瘤学研究领域的42种医学期刊,60多万条医疗数据,150多万份患者记录,和200万页文本资料,只需几秒钟,就能为医生提供对应的治疗方案。
2014年,微软code大会上,skype translator通过识别不同用户的口音和说话方式,实现两个不同语种之间的无障碍交流。2015年,腾讯dreamwriter机器人发布的8月CPI资料新闻,从抓取资料到撰稿发布仅耗时1分钟。还有前不久掀起围棋界“腥风血雨”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连续击败多名顶级围棋高手。而随后推出的他的进化版——“AlphaGo Zero”,能通过自学,在24小时之内,达到击败世界冠军的水平。曾号称人类智力游戏最后堡垒的围棋,都这么轻易“狗带”,简直让人细思恐极。
人工智能,已将触手伸向了各个领域,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业内人士预测,现今50%的职业会在2025年消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还分别列出了20种最可能被替代的工作,你永远也猜不到下一秒谁的工作会消失,颤抖吧人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