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人手一部手机,而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爱好不同,下载的App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App会根据我们的喜好给我们推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pp的这种“正合我意”是怎么实现的?个人信息安全有没有风险呢?
聊天安全吗?
有用户发现,和朋友只在线下闲聊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出现在自己手机应用的推送里。这种如此“贴心”的服务其实并不能给用户带来开心的感觉,反而会让人有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难道我们无需搜索,软件直接采用窃听的方式吗?
答案是,没错。App会采用窃听的方式获取我们的信息。不仅如此,在后台运行时,未经用户同意,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调用系统API接口,频繁获取位置、应用列表等用户个人信息。
原理是什么?
其实是这样的,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不管是经过用户同意“拿走”,还是不经允许“偷走”,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
国家出手
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广告太精准了,恐怕最后起到的效果不一定很好,这里面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比如用户画像,不一定做一些直接的画像,比如可能这一群人喜欢足球、喜欢读书,这是一种爱好习惯,就用这种宽泛性的爱好习惯来代替对于个人的精准的需求。
大家关于App窃听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关注并留言给科技猫。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