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住成立 15 年,已经能与有着数十年乃至近百年历史的酒店集团并立。"9 月 29 日,在华住世界大会的演讲台上,华住创始人季琦展示了全球头部酒店集团排名榜单,华住位列第八。
季琦展示的这份榜单数据,其实是截取自美国《HOTELS》杂志今年 7 月公布的 2019 年度全球酒店集团 325 强榜单的前 10 名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季琦只选取了万豪、洲际等 9 大酒店集团的排名数据,原始榜单中排名第 3 的 OYO 则不见了踪影。
季琦坦言,他认为 OYO 没有资格进入到全球 10 大酒店集团排名的 " 游戏 " 中,所以特意将 OYO 从原榜单中剔除。
实际上,季琦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数次提及华住的经营数据优于其他友商,也驳斥了某些酒店集团推行的发展策略等等,但均隐去了具体的酒店集团名称,唯独毫不避讳地点名批判了 OYO。
在会后媒体采访中,华住集团总裁金辉也表示,OYO 的模式在印度的市场环境下或许能找到契合的发展路径,但在中国市场中行不通,核心在于 OYO 并没有为国内的酒店创造价值。
华住对 OYO 如此 " 上心 ",源于两家由来已久的恩怨纠葛。
"OYO 的现状,印证了我当时的质疑 "
季琦的演讲 PPT 中,有一页写着:2019 年底 OYO 酒店数 10354,当前最新 OYO 酒店数 1567。在硕大的屏幕上,原本已被放大的文字,变得更加醒目。
"OYO 的现状,印证了我当时的质疑。" 季琦在台上用平静的语气讲述称,华住原来的 CEO 投资了 OYO,但我一直不看好他们。
是的,其实在故事的开始,华住与 OYO 原本是盟友。2017 年 9 月,华住曾公开宣布与 OYO 达成战略合作,并对 OYO 进行 1000 万美元的股权投资。
然而不到两年的光景,华住就转向 OYO 的中国竞争对手 H 连锁酒店。
" 中国酒店不需要另一个 OTA,也不需要另一个牌子,更不需要 ofo 这样的一地鸡毛。"2019 年 5 月,季琦在成都公开发声,将 OYO 比作酒店业的 "ofo",并宣布华住将为 H 连锁酒店提供战略支持。
而就在季琦批判 OYO 的同时,同在成都且相隔仅数公里的另一个会场,时任 OYO 中国区 CFO 的李维公开强调称,OYO 已经超过了华住,成为中国第二大酒店集团,并提出 2019 年末 OYO 酒店数要突破 2 万家的发展目标。
正如季琦的 PPT 所示,如今的 OYO 中国陷入了酒店规模缩水近 9 成,核心管理层与员工纷纷流失的窘境。就连彼时代表 OYO 与季琦呛声的李维,也于今年 7 月离职。种种迹象,几乎宣告了 OYO 败走中国市场的定局。
不过在季琦看来,OYO 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中国中小单体酒店市场难以深耕。季琦引用携程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有 15 万家酒店经受不住疫情的冲击而关店,其中 98% 是单体酒店。
" 酒店业别老盯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多去区县看看。" 季琦表示,中小单体酒店市场更需要供给侧的改革赋能,对于连锁酒店集团而言,这也恰恰是未来多年的重要发展机遇。华住未来便会重点布局小酒店、低档酒店、平价酒店为代表的下沉酒店市场。
进一步而言,深耕中小单体酒店是华住实现千城万店计划的重要战略举措。今年 3 月被纳入华住品牌体系的你好酒店(原 H 连锁酒店),便是聚焦这一市场的核心品牌之一,金辉明确表示,未来华住的目标是将你好酒店开到每个镇上。
华住回港二次上市的招股书中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华住共有 6187 家在营酒店。
季琦的酒店进化论
在演讲中,季琦也明确了华住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分享了其关于未来酒店集团发展模式的构想。
近年来酒店与各类 IP、网红元素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成为行业的新兴发展趋势,也衍生出许多跨界创新的酒店品牌和产品。但在季琦看来,这并非酒店集团应该追逐的正确方向,而仅仅是一种 " 浪费子弹 " 的自嗨行为。
" 不哗众取宠,不搔首弄姿,这是华住一直坚持的。" 季琦表示,酒店发展要回归本质,华住就坚持每一分钱都要为酒店、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浪费在一些 " 花里胡哨 " 的元素上。
对于宏观酒店的发展阶段和趋势,季琦表示酒店消费市场经历了从奢侈品到消费品再到必需品的发展历程。与之对应的是,酒店业也将经历从混凝土到钢结构再到复合材料发展模式的演变。
混凝土时代便是中国酒店业发展初期的外资五星级酒店阶段,是一种自持物业、品牌、管理的重资产发展模式。
钢结构则是酒店集团通过品牌、系统、加盟的轻资产模式对外高速扩张的阶段,例如曾经的汉庭以及如今的华住全品牌矩阵。
季琦将未来的酒店发展模式形容为 " 三位一体的超级合金 " 复合材料阶段。具体而言便是在原有的酒店品牌体系中做加法,增加流量能力与数字技术能力。
以流量为例,季琦认为酒店想要在 OTA 的压榨下夺回话语权,就必须建立自有的用户流量体系,摆脱对 OTA 的流量依赖。OTA 的引流可以占酒店整体流量的 10%、20%,但不能是 30%,50% 或者更高。
而数字技术能力满足的不仅仅是未来提升酒店用户体验,也涉及到大数据安全、降本增效等酒店诸多重要战略层面的发展需要。
换言之,在季琦的构想中,未来的酒店集团需要在做好原本的酒店品牌、门店体系的扩张外,还要将 OTA 的流量能力,PMS 等酒店技术商的数字化能力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季琦也坦言,在未来,酒店如果只具备三大能力中的一项,是无法长久生存的。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