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学习了跳表的原理,今天就来用Java来实现它。
跳表原理回顾
上一篇总结的最终跳表的结构如下图:
整体来看像是一个由节点组成的网,每个节点有下节点和右节点,最右的没有右节点,最下面的没有下节点,节点一层一层往下递增。接下来就看实现源码。
跳表基本属性
实现类的基本属性如下图:
SkipList类接受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参数。属性详解如下:
UP_RATE表示升级几率;
head属性就是跳表整个结构的最开始的节点,比如最开始那张图中就表示最左上角的节点;
stack用于在跳表搜索过程中下层时的节点,比如上图中会保存1,8,11,这个数据在跳表的增加和删除的时候有大用处。
构造方法初始化head,保存的值为null;
内部类Node表示跳表中各个节点,value表示节点中保存的值,down和right表示节点的下节点和右节点;
这次实现与总结图有所不同,我们在最开始初始化了一个value为null的头结点,并且整个跳表网最左侧的value都是null,表示每列的头结点。
跳表的查询实现
直接上实现源码,源码如下图:
findPredecessor方法是跳表中很重要的方法,所以首先来分析方法流程:
1、获取到头节点q以及头节点的右节点r;
2、如果value大于r的value则:q=r,r=right(往右遍历,返回第一步);
3、如果value小于等于r的值则:d=q.down,q=d,r=d.right(往下遍历返回第一步);
4、如果q.down等于null则返回q;
流程简析完成,主要过程是往右遍历直到右节点为null或者右节点的值大于等于value,然后往下遍历,然后又往右,然后又往下,直到下节点为null。
findPredecessor的作用是找到一个节点(前置节点),前置节点的值小于value或为null(头节点),右节点大于等于value或者右节点为null(跳表中没有比value更大的值)。
findPredecessor找到的节点的值小于value,而右节点要么等于null要么value大于等于,所以search方法就很简单了,只要验证右节点的值就能判断value是否存在。
跳表的添加实现
直接上添加方法源码,源码如下图:
添加方法首先验证是否已经存在,已经存在就直接返回了,findPredecessor返回的preNode表示前置节点。如果preNode的right的值不等于value,则new一个节点node保存value,把preNode的right给node,在把node加到preNode节点中,节点node就加到最底层的链表上了。接下来就是节点升级的过程了。
for循环就是升级的过程,产生的随机数与0.5比较判断是否升级,不升级就跳出循环,升级结束,否则就升级。
如果升级则需要在new一个节点node保存value,然后老的node作为新node的下级节点,接下来就是怎么样把新节点加到上一层的链表中,最开始留的一个栈stack就派上用场了,在findPredecessor每次下沉的时候都保存下沉点的节点。所以stack保存着value在上面几层中的前置节点,所以一层pop出来然后把新节点链接上就行。
如果stack中都没有了还要升级,说明整个跳表网结构要升一层,只需要new一个头节点,把老的头节点设置到新头节点的down就行,在把new出来的node设置到新节点的right,新的一层就完成了。
通过利用findPredecessor和栈就很简单的实现了升级,所以添加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
跳表的删除实现
直接上删除方法源码,源码如下图:
如果理解了添加方法中的升级方法,那么删除方法就比较简单了,还是利用findPredecessor找到前置节点,然后验证前置节点的右节点,如果右节点的值等于value就把右节点从链表中移除。
同样由于在findPredecessor方法中填充了stack,所以只要验证stack中的右节点然后进行移除就行,删除方法就完成了。
跳表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图:
通过实现print打印了跳表的网图,看打印的结构基本完成,算是成功了,从打印结果来看,比如我要查96只需要2次比较,即使要查的数据刚好是链表中的最后一个也没有几个。
总结
SkipList实现过程还是比较艰难,不过总算是写出来了,主要在于findPredecessor方法,findPredecessor既能找到前置节点,实际上也找到了每一层的前置节点,然后不管是添加还是删除就比较简单了。
Java程序员日常学习笔记,如理解有误欢迎各位交流讨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