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隔三差五耍大牌
最近一段时间,借着一年一度的游戏大奖(The Game Awards,TGA)开始提名之际,我司已经有几位老师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游戏。祝佳音老师选了《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并且认为不选它的不是人;杨宗硕老师提名了《十三机兵防卫圈》,看得出他非常喜欢《十三机兵防卫圈》,但也正如我们所提前预料的,TGA不太可能把最佳游戏给这样的游戏,甚至提名都没有。
这是一种神秘的直觉,就是提到TGA,可能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它的评选标准是什么,但总有些游戏你觉得有戏,有些就没戏。这种直觉建立在数年来对TGA口味的了解之上,自从2014年创立以来,TGA这所谓的“游戏界奥斯卡”形成了自己的一定风格,就像电影界的奥斯卡相对于欧洲电影节、相对于小众电影展的风格不同,TGA形成了自己的面目,有它自己的价值取向,它自然而然地过滤掉了一些本来呼声很高的东西,也出现了一些意外,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争议,那么自然就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只从视觉包装来看,好像好像奥斯卡
对TGA的不满由来已久,而且界别十分广泛。2016年TGA把年度最佳游戏颁给《守望先锋》曾让舆论哗然,2017年《绝地求生》被提名最佳游戏也有人觉得不值,今年《原神》获得两项提名更是在主机玩家里炸了锅。其实近几年来,TGA在电竞领域的提名也争议颇多,比如今年提名的年度最佳电竞选手中,夺得《英雄联盟》S10世界冠军的DWG战队占了两个名额,剩下3个被《使命召唤》与《反恐精英:全球行动》的职业选手瓜分,有人就问了,一个LPL选手的名字没有,这怎么能行?
本质上讲,任何的奖项评选都是“分猪肉”,评选的结果是一种巧妙的平衡,它既要照顾人气高的热门,也得把人气不高,但真正好的东西塞进技术或荣誉奖项里,最后赢得一种合家欢的效果。TGA这类大众奖项尤其要如此。
我们熟知的许多知名但又小型的评奖,它们往往专注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门类的游戏评选,不管是金摇杆奖,还是什么英国的BAFTA学院奖、日本游戏大奖,它们选择面本就不大,而且目标明确。BAFTA无疑是更像电影节的奖项,任何环节都像,而且它是一个“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Games Awards),评选时更照顾游戏的艺术性,不会过于倾向大厂和3A,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就像欧洲那些电影节一样,名气是大的,但始终影响力有限。
决定了大多数人们喜好的还是“流量”,还是那些大厂的东西受欢迎,其他的独立游戏啊、艺术性啊从整体受众来看仍然处于劣势地位,这其实就是TGA的定位,人们对TGA的质疑很多时候只是——为什么选了这个流量,而不是那个流量呢?
新《战神》“剧组”在BAFTA颁奖礼上
在另外的层面上,TGA的野心很大,但在评奖的操作中还是简单粗暴的。电影届的奥斯卡名气显赫,但它真正的名字也是“学院奖”(Academy Awards),提名和评选的时候仍旧还是有些偏学院的成分的。TGA借鉴了奥斯卡的视觉包装,它想像奥斯卡一样面向大众,又兼顾多元,奖项门类众多,天生提高了观众的胃口,可是TGA的架构早就决定了它的实际选择会是什么。
我们知道奥斯卡的评选,虽然它以美国电影界为中心,兼顾一下西方世界和全球范围,至少它的评委会是涵盖了导演、演员、编剧等等和电影有关工作的杰出人士,TGA的评委会则一直采用媒体邀请制,邀请全球各地媒体提名每年的入围名单,且这些媒体多是游戏界内的主流和大众媒体,它们的口味选择可以说非常固定。尽管发展到今年,95个评委里已经涵盖了一些非传统媒体形态,但在占比上并不乐观。
从流程上来说,是媒体选出了每年的提名和获奖游戏(少量由玩家投票选出),但决定这个流程的是TGA的主办方,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这就是TGA自己希望看到的。如果要奖项更有说服力,或许应该增加游戏产业界各个层面的代表,比如学者、开发人员等等,但这些人的占比是多少,话语权有多大?他们进入评委会就能保证不会出现争议性的提名吗?这谁也不知道。
TGA自己也有话说,我不选这些大众媒体,如果选来的都是喜欢小众口味的,那您岂不是更不满意?我选《原神》咋了,是谁整天喷着《原神》,但又忍不住去玩来着?
继续往深了说,我们是否面临着割裂的玩家群体?怎么在一个评奖里照顾到所有玩家的好心情?这恐怕永远没有答案。
“我还有无障碍功能创新游戏奖呢,你们有吗?”
所以,TGA必然会面临谁都关心,谁都可能不满意的结果,即使谁都不满意,只要TGA还办,又必然会持续关心,即使它的提名和评选标准看起来还是糙糙的。对TGA来说,它怕的并不是争议,只是争议大到办不下去而已,这也是TGA本身讨巧的地方。TGA只要还有赞助商,只要还请得动业内大牌,只要能把它邀请的主流游戏媒体牢牢抓在手里,就绝不会到山穷水尽的那天。
朋友们何不看个乐子,朋友们又何必大动肝火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