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困扰城市出行已久,“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一位难求,对不少车主而言是家常便饭。近日,杭州一款名叫“共停”的项目启动,矛头直指停车位的共享。简言之,就是单位和市民把自有停车位的闲置时段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共享,并获取一定收益。 停车难的问题,并不都是因为车位匮乏,很多时候是信息不对等、资源整合不到位。譬如医院周边常年车位紧张,但或许与之一墙之隔的住宅区就有车位空闲。如何在效率上做文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作为一座活在“云端”的城市,杭州基于共享思维推出“共停”这一便民举措,显得更理所当然、“当仁不让”。 俗话说得好,时间嘛,挤挤总会有的。但怎么挤,挤出来的车位时段要怎么用,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实,共享车位在国外不乏先行经验。在欧洲,共享停车至少已经发展了五到十年。比如Q-Park,其业务范畴包括共享停车、自助缴费、智能找车、停车辅助,等等,但其模式之所以能成功,除去较大的资本投入,更关键原因是,在欧洲停车位并不稀缺,是实打实的闲置资源。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现状则截然相反,也正因此,此前国内市场上有过不少共享车位项目,大多因信息匹配度差、用户风险成本高、资源变现复杂等障碍,或遭遇阻滞,或无疾而终。其中最主要的痛点是,陌生人社会中,使用者没有或不方便支付足够的筹码,去与资源所有者建立信任,而越是稀缺的资源,越难以说服人去共享。 而今我们看到的这款城市级共享泊位平台,更像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和信用大数据基础上的诚信交易,一头是政府的公信和统筹,另一头是每一个使用者的信用和参与,政府开放入口、企业提供技术、市民共享信息,一起努力将每个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停车位上的沉睡时间挤出来,拼起来,一一激活,共同串联出一张便利你我的城市效率地图。这是一个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开展社会共治的过程。 据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现有机动车127万辆,停车泊位70万个,其中只有约18万个泊位对外开放。一道简单的算数题是,假如这50万个私家车位中能有20%的闲时资源加入共享,就相当于杭州增加了10万个泊位,可以节约上百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都说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生产活动等等在内的全新智慧生活系统,智慧停车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期待杭州这座充满着管理智慧的城市,用更多直指热点难点的技术智慧,继续颠覆和改变世人的生活。 返回腾讯大浙·旅游频道首页>>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