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虚拟主播强势破圈之年。
疫情这把双刃剑,一面给产业、经济、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一面又为新兴的技术、产业、内容带来机遇。
虚拟主播,经历了几年的小范围试水,借着今年疫情开始走向主流视野,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01
虚拟主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20年前,早期虚拟主播大多以2D或3D的虚拟形象,加以配音,应用到媒体场景中。比如2003年央视少儿频道就推出过名为跳跳龙的虚拟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跳跳龙(图源网络)
到2012年,哔哩哔哩将二次元形象与语音进行合成推出虚拟歌姬概念。2016年,以名为“绊爱”虚拟YouTuber为起点,拉起了虚拟主播概念的爆发。
虚拟YouTuber“绊爱”(图源网络)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主播按照外在表现形象大概可以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仿真人虚拟主播,这种类型的虚拟主播追求外在形象无限接近真人,多用在媒体行业进行新闻资讯的播报。
近两年,仿真人的AI虚拟主播在许多地方媒体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今年疫情期间诞生的鹰潭日报社AI双人主播“大柿小为”、邯郸日报社的“小甘”就采用了此类虚拟主播。
鹰潭日报社双人AI虚拟主播“小柿大为”组合上线
第二种是2D或3D形象的二次元虚拟主播,这种类型虚拟主播以“二次元”漫画形象为基础,并且伴有文化娱乐行业的虚拟IP打造和孵化。
哔哩哔哩推出的虚拟歌姬洛天依是其中典型代表,今年4月,洛天依作为直播嘉宾就现身了李佳琦直播间。10月,相芯科技二次元虚拟主播小玉也在RTE2020作为主持人亮相。
相芯科技虚拟主播小玉RTE2020主持片段
第三种不同于以上两种,将形象或特征进行抽象化加工处理,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跳跳龙。
今年7月,一个将人物形象和动物特征进行抽象结合,名为白素素的虚拟形象作为杭州虚拟IP的代表,就在直播间同猫女林进行了互动。
虚拟主播白素素直播画面截图
02
虚拟主播是怎样完成“主播”这个使命的?
传统影视动画的制作方式大家大多了解,构造虚拟形象,将虚拟形象置于静态画面中,然后再通过改变每一帧的画面,形成连贯的动态图像并进行配音,营造出故事场景。后来,CG技术的应用让动画制作的展现效果和制作效率大大提升。
虽然虚拟主播在一些场景下仍然以动画制作的内容创作方式来匹配场景,但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中,这些技术早已满足不了需求。
疫情期间被传统媒体广泛应用的虚拟主播,其实已经将AI技术融入了虚拟主播的新闻播报场景。
这一类虚拟主播以真人为模板,将真人主播在新闻播报场景中的表情、动作、口型采集处理赋予虚拟主播。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虚拟主播通过语音驱动来作出说话、情绪和动作的反馈。
如何让虚拟主播“理解”语音内容并作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口型、表情乃至肢体动作,AI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就变得至关重要。
更多相对复杂环境下的虚拟主播则用了另外的技术路子。
在互动和即时反应要求较高的直播环境中,市场上多见的二次元虚拟主播,大多“人”“皮”分离。通常情况下,在对外展示的虚拟主播形象背后,是真人在“操纵”这个形象。
AR技术加上实时动作捕捉和面部捕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虚拟主播的直播场景中,通过一些硬件设备捕捉直播间背后真人的表情和动作,即时同步给虚拟形象,让虚拟形象作出相应的反应。
严格意义上说,受技术水平影响,达到人们对虚拟主播理想的预期,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3
虚拟主播其实是虚拟人(数字人)在主播领域应用的一个概念。近几年,以虚拟人衍生出的虚拟偶像、虚拟IP、虚拟主播,已经有了越来越热的发展趋势。
从市场表现上看,在今年,除了我们前文中提到疫情期间在各个地方媒体和互联网直播中现身的虚拟主播,游戏、影视、小说、动漫甚至明星也纷纷以角色为原型推出虚拟IP。
在今年10月份,爱奇艺还上线了虚拟偶像选秀栏目《跨次元新星》,乐华娱乐也在11月推出虚拟偶像女团。
爱奇艺《跨次元新星》(图源:新浪微博)
从市场数据来看,虚拟主播从2019年开始也迈入爆发期。
2019年哔哩哔哩虚拟直播营收站直播及增值服务收入的40%,对营收增长的贡献超过了90%。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仅半年时间,哔哩哔哩开播的虚拟主播数量就增长了约115%,规模发展迅猛。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XR产业规模将接近2千亿,庞大的市场规模同样为虚拟主播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04
虚拟主播从早期应用在国家队的传统媒体,到文娱互联网行业企业试水,再到普通互联网用户也可在诸如虎牙、哔哩哔哩这样的直播平台尝试使用虚拟形象进行直播,这背后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虎牙直播后台虚拟主播直播画面
一方面,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融合,为虚拟主播应用场景走向主流提供了基础条件。
5G技术高传输、低延迟的特点带来了软硬件的新一轮革新。
过去以文字、图片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被改变,以图像、视频形式为主的传播方式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前沿的技术融合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典型的代表是VR/AR技术开始在各种场景中被广泛应用。
过去受专业门槛限制的CG技术、动捕技术、AI技术、语音动画合成技术等被大量运用。一边通过这些技术的结合产生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应用在各种个性化场景;一边将这些技术打造出操作简单适用于无技术基础普通人也可操作的平台,踏平专业横亘起的高门槛。
虚拟主播是技术融合下的产物,越来越多见的虚拟主播则是这些技术应用普及后出现的结果。
另一方面,文娱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新消费群体崛起为虚拟主播提供了市场养分。
近几年,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势如破竹,成长在物质资料丰富时期的95后、00后开始步入社会,并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
据艾瑞数据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已达4.9亿,其中泛二次元用户3.9亿,核心二次元用户约1亿。
二次元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让虚拟主播看到了商业化的市场潜力,虚拟IP的打造和孵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市场上日益火爆的虚拟偶像、虚拟艺人概念都是文娱产业向新市场受众递橄榄枝的产物。
随着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发展成熟,以虚拟人物为基础衍生出的虚拟主播、虚拟偶像在未来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他们正在乘风而起。
XR行业观察
微信公众号「相芯FaceUnity」内容专栏,洞见产业新趋势,观察行业新发展,探讨XR新方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