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一直在继续,同时隐藏在背后的黑色地带也慢慢暴露,人脸识别就是如此,短短几年,标签从“高科技”、“潮流”、“方便”变成了“侵犯隐私”、“犯罪”、“令人厌恶”,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各大商场也纷纷开始“搜集”人脸,至于这些信息被用来干什么,大家无从得知。
“我莫名其妙在监狱呆了十天”这句话看起来匪夷所思,但这样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美国新泽西州近日有一个真实案例。酒店被偷窃,警察嫌疑人驾车逃逸,警察依靠“人脸识别”系统锁定犯罪,并且迅速实施行动,遗憾的是,人脸识别“抓”错了人。
但是这名“罪犯”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去警察局都是表哥开车去送的,自己没有驾照,去了之后莫名其妙就被关了十天。而这类看似方便快捷的软件,所用的原理就是面部识别,在十亿张社交媒体的照片中寻找嫌疑人,但是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现在,人脸识别能不能作为抓罪犯的证据?一旦出错到底谁该负责?是怪被抓的嫌疑人长得太像罪犯,还是警察太过依赖人脸识别系统,或者这个系统本身的瑕疵?这些,都是之后人脸识别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人脸识别被用在抓捕罪犯当中,大多时候还是非常省力准确的,但是这种乌龙事件也是无可避免。此外人脸识别还有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那就是隐私,当今社会,想要钻空子的人太多了,如何能过保护个人隐私是科技必须要兼顾的问题。
前段时间的“人脸识别第一案”,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把杭州野生动物园告上法庭,因为他们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侵犯隐私,最终申诉,动物园删除了郭兵的面部特征信息。
很多人可能觉得小题大做了,但是这种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个人财产就将受到极大的危害,正因如此,大家的态度越来越谨慎,还陆续有城市和企业禁用人脸识别。
站在科技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便利的生活,一边是隐私和错误率的争端,很多先例告诉我们,他们终究会经过磨合变得能让大家接受,但是目前来看,这些问题依旧得仔细考虑,用起来容易,谁来负责就成为一个难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