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成都市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传出好消息:全国首列新一代全自动市域A型列车在园区下线。同时,国内首个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启动运行,标志着“成都造”轨道交通迈入市域-城轨互联互通、智慧城轨技术引领发展的新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项“首个”融合了5G、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车车通信、160公里最高时速等多项国内外领先的轨道交通新技术,形成的高速“智能列车”将极大地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形成1小时通勤圈。
为何要研制高速“智能列车”?它与普通列车有何不同?
创新意识强
成都主动“牵口袋”
去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5线齐开,成都地铁总里程达到558公里。“后发快进,顺势崛起”,成都地铁的追求和眼光不止于此。此次两项“首个”的倡议者、发起者,都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成都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9号线,从提出概念到落地开工历经3年。
2019年下半年,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再次提出,应该谋划和研制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列车,使成都轨道交通立足产业前沿、融合发展。
2020年3月,成都发布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提出2025年产业营收达到220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和中国中车集团一拍即合,由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牵头,联合中国中车集团下属两家公司——一家是实力强劲的研发头部企业、中车四方公司,一家是产业链最齐全的制造头部企业、中车成都公司,组成项目组,协同创新、共同研发新一代全自动市域A型列车。
2020年6月,概念完成初步设计。7月,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君海带领中车四方公司多位高级工程师驻扎成都,开始了将一个想法变成一套技术再变成一个智能产品的开拓。
没有样本、经验空白,集合三方优秀技术人员的“智能列车”研发团队联合攻关。全产业链的资源协调,随时随地展开的“头脑风暴”……原本模糊不清的定位、结构逐渐清晰起来,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和全国首列新一代全自动市域A型列车虚实结合、互为支撑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思路,最终在去年10月出炉。
创新集成强
速度与智能兼顾
最高时速160公里,比2020年9月开通的地铁18号线的140公里时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一般2分多钟一个站,启动、停靠都要低速,短程内跑到160公里,技术上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梁君海说。
与此同时,在保持高速的同时,列车采用7项专门设计做到了低噪音、低耳压,最大化确保乘坐舒适度。为防意外,设计了全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两种驾驶模式,操纵台上的显示屏、司机控制器、按钮开关等布置和司机室座椅进行了人机工程学分析,均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
在列车每节车厢内,都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实时记录、传输车厢内状况,按照要求,监控数据需保留15天。“过去这些数据太大,只能每天提取、复制存储在摄像设备内的数据,再将其备份到服务器上。”中车四方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争说,现在全车有了5G技术支撑,这些数据可以实时直接存入后台。“这辆新一代列车在13个大类、70余个子项上进行了改进和提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红霞)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