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松江区正围绕5G通信这一战略性科技领域集聚资源,打造辐射长三角的产业生态,其核心是一家员工仅200多人、年营收2亿多元的中小企业——创远仪器。别看创远仪器体量不大,但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小。从3G、4G直到5G时代,它牵头承担了8项国家重大专项科研任务,研发了一系列无线通信关键测试仪器,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去年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5G相关测试设备采购中,创远仪器一家就占据了七成份额。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并强调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创远仪器的成长,可以说为落实这一重大决策提供了很好参考。而对上海来说,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小公司,大能量
几个月前,创远仪器刚刚把总部迁入松江区泗泾镇5G产业基地的新楼。这里不仅是企业的新家,也为打造5G产业生态提供了充沛的空间资源。根据创远仪器的计划,未来几年,将联合高校院所、标准研究机构等高能级创新主体,并在周边形成5G相关产业和人才的集聚,从而打造一个强大的5G产业生态。
这个计划中,创远仪器之所以成为核心,关键绝非规模,而在于能力和影响力。当今,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移动通信是重要驱动力。从3G、4G一直到5G,我国经历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跃进,不仅仰仗华为、大唐等龙头企业,也离不开“隐形冠军”,创远仪器就是其中的代表。
无线通信测试仪器市场不大,但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比喻成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测试仪器就是“铺路”时不可或缺的标尺。长期以来,仪器仪表一直是我国的短板,15年前,正因为国内无人能提供相关仪器,加上跨国仪器公司漫天要价,中国自主3G产业差点被“卡脖子”。直到初创的创远仪器埋头研发2年,攻克难题,才有了后来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不断腾飞的传奇。
多年来,创远仪器一直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重要使命,把技术创新放在最重要位置。在创新方面,它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高”:一是研发人员占员工比重达60%,二是研发投入占营收超过30%,三是人均专利数量超过一件。持续十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率产出,使得创远仪器在国内市场一马当先,并且不断缩小与全球领先者的差距。2017年初,凭借在4G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中的突出表现,创远仪器与华为、中移动等一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创远仪器董事长冯跃军告诉记者,5G时代,传统仪器仪表技术路线面临重大迭代,国外领先者的优势将被急剧压缩,中国创新企业将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由于该行业的跨国巨头基本上都具有80年以上发展历史,因此,5G仪器仪表产业的变革可能会演化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特定产业领域的投射。面对这一重大机遇和挑战,上海责无旁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此,创远仪器深有感触。
实际上,创立之初的创远仪器之所以敢毅然决然闯入3G仪器领域,做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创新,关键就在于国家在移动通信产业战略变革中起到的作用。冯跃军说,创远仪器是与中国通信产业一同成长的,离开这个大势,就根本谈不上企业后来的发展。多年来,创远仪器多次遭遇困境,但也一直从国家释放的信号中找到方向感和信心。国家的组织引导,不仅能消除与创新相伴的巨大不确定性,还能为跨行业、跨地域的创新合作提供向心力。
尽管如此,创新决不能完全成为一项“国家任务”。对创远仪器来说,虽然它长期承担国家重大课题,但却从未“躺在重大专项上”。在冯跃军看来,市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依托和归宿。离开市场,很可能会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迷途,从而让创新失去方向和意义;不考虑客户,创新也不会有真正的动力,最终会陷入停滞。多年来,创远仪器始终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强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也就是根据客户需求推进创新。很多次,当研发进入关键期,他们的研发团队常与客户工程师同吃同住,从而历练出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
产学研打造联合体
对于重大课题,一家公司能力再强、投入再大,终归也是势单力孤。创远仪器之所以能够十多年在市场中保持创新的效率,另一大关键就在于“化外脑为内脑”,不断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之路。
从4G时代开始,创远仪器就同在通信与微波领域享有较高声望的东南大学组建联合研究中心,并持续向该中心投入资金,派驻人员,从而开启“资金前移、技术前移、人才前移”的产学研合作探索。正因有了资深教授的支持,公司才能在通信测试的先导性技术领域完成布局。同时,联合研究中心还成为链接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基地——创远仪器的很多员工一出校门,就与该中心对接,拿他们的话说,相当于进入了一所“永不毕业的大学”,可以持续在技术前沿淬炼。据说,业内不少企业都曾带着高薪承诺来创远仪器“挖角”,但很多时候得到的回复是:“这里有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学习机会,我不舍得走。”
在创远仪器的带动下,围绕5G产业,包括高端芯片、移动通信、移动存储等领域的一批创新企业有望在松江区加速落户,它们中能否再涌现出“隐形冠军”?能否续写小公司逆袭的创业神话?能否进一步提振上海创新策源功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懿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