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听一位美国从业20多年的数据科学家,讲述预测模型及应用,其中特别强调了“业务需求决定模型”,在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面向特定的商务决策,都需要不同的预测模型。“业务决定模型”,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真正实现它却不容易,这里我从客户PD(违约概率)模型聊几句。
几年前,新资本协议正热,我们团队也承接了几个PD模型的建设项目。从内容上看,项目范围包括:
风险数据集市: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
PD模型设计开发:Y变量确定、X变量选择、模型方法选择、建模、验证;
PD模型的应用:将PD模型转换成IT引擎,嵌入到授信流程中去;
在维保期内的两次左右的模型升级。
这几个项目都成功验收上线了,但是实际效果大多沦为“面子工程”,这可能也是业内的常见现象。
1、模型数量不足
PD模型按照客户行业与规模分组,再考虑到每组的数量,一般规划15个左右的PD模型。这种划分方式,没有考虑每组客户之间在业务阶段、经营模式、授信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2、模型与业务方案割裂
尽管PD模型在统计上给出了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违约概率,但要完全反应业务风险还需要结合具体方案。举个简化的示例说明下,一个客户的PD为10%,如果是纯信用授信,则风险就是10%;如果是抵质押贷款,只要抵押品的价值超过10%,在计量层面,这笔风险就是0。
3、样本的先天不足
PD建模的样本大都从银行的历史授信业务中抽取,这种方式,排除两类重要的数据:
1)在授信调查、评估阶段就被银行拒绝的贷款人;
2)还有少量客户评估通过,但客户最终没有使用银行提供的授信额度。
这两类客户,一类是典型的“坏客户”,一类很可能是“优质客户”。
未来,如何迎合“业务决定论”?
观察周围的数据挖掘专家,大都直接履职于甲方,如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等,这点与其他领域IT专家不同。
这个现象,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预测)的“业务决定论”。数据挖掘模型需要与业务融合、反馈、优化。
同时,这个现象也反映了甲方乙方现有的合作模式中,与业务的割裂,存在战略或流程方面的问题。
当然,这里不是建议所有的数据挖掘人员都转投甲方,而是提醒乙方(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如何设计新的数据分析服务模式,让乙方提供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真正在甲方发挥价值。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