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荐
本文是Redis集群学习的实践总结(基于Redis 6.0+),详细介绍逐步搭建Redis集群环境的过程,并完成集群伸缩的实践。
Redis集群简介
Redis集群(Redis Cluster)是Redis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库方案,通过分片(sharding)来进行数据共享,并提供复制和故障转移功能。相比于主从复制、哨兵模式,Redis集群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解决了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的问题。
本文是Redis集群学习的实践总结,详细介绍逐步搭建Redis集群环境的过程,并完成集群伸缩的实践。
1 Redis集群环境搭建
方便起见,这里集群环境的所有节点全部位于同一个服务器上,共6个节点以端口号区分,3个主节点+3个从节点。集群的简单架构如图:
本文基于最新的Redis 6.0+,直接从github下载最新的源码编译获得常用工具 redis-server , redis-cli 。值得注意的是,从Redis 5.0以后的版本,集群管理软件 redis-trib.rb 被集成到 redis-cli 客户端工具中(详细可参考cluster-tutorial)。
本节介绍集群环境搭建时,并未借助 redis-trib.rb 快速管理,而是按照标准步骤一步步搭建,这也是为了熟悉集群管理的基本步骤。在集群伸缩实践一节将借助 redis-trib.rb 完成集群重新分片工作。
集群的搭建可以分为四步:
启动节点:将节点以集群方式启动,此时节点是独立的。
节点握手:将独立的节点连成网络。
槽指派:将16384个槽位分配给主节点,以达到分片保存数据库键值对的效果。
主从复制:为从节点指定主节点。
1.1 启动节点
每个节点初始状态仍为 Master服务器,唯一不同的是:使用 Cluster 模式启动。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端口号为6379的节点为例,主要修改如下几项:
其中 cluster-config-file 参数指定了集群配置文件的位置,每个节点在运行过程中,会维护一份集群配置文件;每当集群信息发生变化时(如增减节点),集群内所有节点会将最新信息更新到该配置文件;当节点重启后,会重新读取该配置文件,获取集群信息,可以方便的重新加入到集群中。也就是说,当Redis节点以集群模式启动时,会首先寻找是否有集群配置文件,如果有则使用文件中的配置启动,如果没有,则初始化配置并将配置保存到文件中。集群配置文件由Redis节点维护,不需要人工修改。
为6个节点修改好相应的配置文件后,即可利用 redis-server redis_xxxx_cluster.conf 工具启动6个服务器(xxxx表示端口号,对应相应的配置文件)。利用命令查看进程:
1.2 节点握手
1.1中将每个节点启动后,节点间是相互独立的,他们都处于一个只包含自己的集群当中,以端口号6379的服务器为例,利用 CLUSTER NODES 查看当前集群包含的节点。
我们需要将各个独立的节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包含多个节点的集群,使用 CLUSTER MEET
命令。
再次查看此时集群中包含的节点情况:
可以发现此时6个节点均作为主节点加入到集群中, CLUSTER NODES 返回的结果各项含义如下:
节点id: 由40个16进制字符串组成,节点id只在集群初始化时创建一次,然后保存到集群配置文件(即前文提到的cluster-config-file)中,以后节点重新启动时会直接在集群配置文件中读取。
port@cport: 前者为普通端口,用于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后者为集群端口,分配方法为:普通端口+10000,只用于节点间的通讯。
其余各项的详细解释可以参考官方文档cluster nodes。
1.3 槽指派
Redis集群通过分片(sharding)的方式保存数据库的键值对,整个数据库被分为16384个槽(slot),数据库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槽的一个,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0个或者最多16384个slot。
槽是数据管理和迁移的基本单位。当数据库中的16384个槽都分配了节点时,集群处于上线状态(ok);如果有任意一个槽没有分配节点,则集群处于下线状态(fail)。
注意,只有主节点有处理槽的能力,如果将槽指派步骤放在主从复制之后,并且将槽位分配给从节点,那么集群将无法正常工作(处于下线状态)。
利用 CLUSTER ADDSLOTS
槽指派后集群中节点情况如下:
1.4 主从复制
上述步骤后,集群节点均作为主节点存在,仍不能实现Redis的高可用,配置主从复制之后,才算真正实现了集群的高可用功能。
CLUSTER REPLICATE 用来让集群中接收命令的节点成为 node_id 所指定节点的从节点,并开始对主节点进行复制。
顺带补充,上述步骤1.2,1.3,1.4可以利用 redis-trib.rb 工具整体实现,在Redis 5.0之后直接利用 redis-cli 完成,参考命令如下:
--cluster-replicas 1 指示给定的创建节点列表是以主节点+从节点对组成的。
1.5 在集群中执行命令
集群此时处于上线状态,可以通过客户端向集群中的节点发送命令。接收命令的节点会计算出命令要处理的键属于哪个槽,并检查这个槽是否指派给自己。
如果键所在的slot刚好指派给了当前节点,会直接执行这个命令。
否则,节点向客户端返回 MOVED 错误,指引客户端转向 redirect 至正确的节点,并再次发送此前的命令。
此处,我们利用 CLUSTER KEYSLOT 查看到键 name 所在槽号为5798(被分配在6380节点),当对此键操作时,会被重定向到相应的节点。对键 fruits 的操作与此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将命令通过客户端发送给一个从节点时,命令会被重定向至对应的主节点。
1.6 集群故障转移
集群中主节点下线时,复制此主节点的所有的从节点将会选出一个节点作为新的主节点,并完成故障转移。和主从复制的配置相似,当原先的从节点再次上线,它会被作为新主节点的的从节点存在于集群中。
下面模拟6379节点宕机的情况(将其SHUTDOWN),可以观察到其从节点6479将作为新的主节点继续工作。
6379节点从宕机状态恢复后,将作为6380节点的从节点存在。
前文提到 cluster-config-file 会记录下集群节点的状态,打开节点6379的配置文件 nodes-6379.conf ,可以看到 CLUSTER NODES 所示信息均被保存在配置文件中:
2 集群伸缩实践
集群伸缩的关键在于对集群的进行重新分片,实现槽位在节点间的迁移。本节将以在集群中添加节点和删除节点为例,对槽迁移进行实践。
借助于 redis-cli 中集成的 redis-trib.rb 工具进行槽位的管理,工具的帮助菜单如下:
2.1 集群伸缩-添加节点
考虑在集群中添加两个节点,端口号为6382和6482,其中节点6482对6382进行复制。
(1) 启动节点:按照1.1中介绍的步骤,启动6382和6482节点。
(2) 节点握手:借助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命令分别添加节点6382和6482。
(4) 设置主从关系:
2.2 集群伸缩-删除节点
这里考虑将新添加的两个节点6382和6482删除,需要将节点6382上分配的槽位迁移到其他节点。
(1) 重新分片:同样借助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命令,将6382节点上的槽位全部转移到节点6479上。
(2) 删除节点:利用 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命令依次删除从节点6482和主节点6382。
3 总结
Redis集群环境的搭建主要包括启动节点、节点握手、槽指派和主从复制等四个步骤,集群伸缩同样涉及这几个方面。借助 redis-cli --cluster 命令来管理集群环境,不仅能增加简便性,还能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往期笔记整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