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青编译/整理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十四五”时期应重点推进的八个改革领域
稳定预期、竞争中性为导向的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改革。稳定预期有着较以往更重要的意义,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首先要有长期稳定预期,对产权保护、企业治理结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的中央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应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界定入手,重新匹配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权责分明、事权财权相匹配、预算硬约束、可追溯可问责的财政新体制。
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为导向的城乡间要素流动市场化改革。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我国经济今后5~10年最重要的结构性潜能,大部分新增长点会出现在这一范围。抓好这个龙头,就要把与此相关的要素市场改革置于优先位置。
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放宽准入改革。目前仍然存在的低效率领域,大多与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缺少竞争有关。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金融结构和监管体系改革。金融改革要坚持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与经济转型、结构升级、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等相适应,并发挥促进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驱动金融体系的变革、创新和稳定发展。
社会保护和人力资本提升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改革。无论是供过于求状态下的产业分化重组,还是创新导向的结构升级,都要求改进和完善社会政策,加强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使其在“保基本”的基础上,重点转向人力资本的“提素质”。
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资源环境体系改革。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包括发展理念、政策目标、重要领域、体制机制在内的绿色发展基本框架。
引领全球化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改革。中国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重要受益者。全球化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不同经济体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竞争中,中国不能落在后面,只能站到前面,这样才能把握大局,赢得主动。
选编自3月1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的研究报告
E能圈
企业数字化转型四大驱动力
业务创新。这是让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始终保持活力且不败的必备能力。不仅是企业内部多变,比如市场份额下降、产品滞销、渠道成本提升等,还包括外部环境多变,比如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出现打破市场格局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逼迫企业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变化,就需要组织打破原有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创新,同时还需要技术、组织架构、产品等支持。传统企业无法具备这类创新业务要求,必须依靠新的技术解决创新问题。
中台技术。这是能力的枢纽和对能力的共享,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转化为易于前台使用的能力,为企业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大量数据从业务系统中产生,而业务系统又需要数据分析的结果。数据中台用技术链接大数据计算存储能力,用业务连接数据应用场景能力。数据在数据中台这个平台上按照标准模型进行规范加工处理后需要服务于多种场景,同时也需要我们提供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将数据与应用场景连接起来。所以,连接是中台技术的根本能力,也是中台技术最大的价值。
产业互联。在用户流量红利正逐渐见顶的时候,消费互联网的格局和竞争态势日渐饱和,每个企业在跨过消费互联后,又在寻找下一个互联方向——产业互联,拓展企业的业务边界。产业互联是促进企业内外互联互通,不仅是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联系,重构传统产业的业务协作关系。实现产业互联转型,需要管理者具备三种思维,即价值驱动思维、分享经济思维、大数据思维。将原本分散的数据集合起来,通过产业互联平台提供全产业的数据决策模型。
生态运营。传统企业管理往往是专业化分工的,更多是追求效率提升以及风险管理。未来企业的管理将会基于连接,将整个组织往开放、生态的方向发展。在层层价值网络中,客户将会位于价值链中心,为了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需要数据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通过搭建生态体系,能帮助企业实现自我进化。但由于设计的行业跨度大、用户群体复杂,往往需要数字化平台赋予连接能力。
选编自3月15日E能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编辑:王琳琳
校对:韩璐妤
审核:王勇 梁刚
往
期
精
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