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要求扩大有效供给,为稳增长作贡献。 2015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从东、中、西部选择典型地区,采取不同促进文化消费的措施进行政策试点,其中武汉市武昌区为中部地区试点之一,激励居民文化消费取得良好效果。 2016年4月28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6月至201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 2016年6月,武汉申报成为首批国家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后,武汉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各职能部门,结合本地居民文化消费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在总结武昌区文化消费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10月9日出台了《武汉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0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宣布文化消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武汉文惠通”正式上线运行,确立了通过积分奖励引导文化消费的政策模式,为市民献上了一份文化惠民的大礼包。 打造文化消费“武汉模式” 一个目标:武汉市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目标是打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长期分裂的格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文化扶持资金发挥杠杆效应,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两大亮点:一是鼓励城乡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通过收集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反馈信息,探索建立一套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改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二是根据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信息,通过海量数据挖掘,明确影响公众文化消费的因素和偏好,引导文化企业开发出更加适合公众的优质文化产品,改善文化产品的供给,探索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贡献。 三大特点: 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政府间接补贴为手段,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来争取政府文化消费补贴资金的份额,从而推动武汉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结构。 二是文化事业与文化消费发展相结合。以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并给予评价的方式获取文化消费积分并兑换电子文化消费券方式,提升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培育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意识,释放文化消费能力,扩大武汉文化消费规模,形成文化事业绩效提升与市场规模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三是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与个性化中端文化消费相结合。通过实行文化消费结构差异化补贴,让弘扬时代主旋律以及受城乡居民喜爱的文化艺术产品与服务得到更多补贴,让更多的城乡居民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大任务:武汉市成立领导小组并出台《武汉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构建武汉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市、区两级文化消费互动机制;搭建文化消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公共文化评价系统、文化消费支付系统、政府考核评估系统等三大系统,建设系统的文化消费技术支撑平台;建立武汉市文化消费大数据库。 五个操作步骤:第一步,居民通过“武汉文惠通”微信公众平台完成实名注册,开通文化消费个人账号。第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和现场完成对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绩效评价问卷调查,即可获取相应的文化消费积分。第三步,积分可以兑换文化消费红包。第四步,城乡居民在指定文化场馆进行消费时,可用红包支付消费金额。第五步,政府消费补贴结算,由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根据文化消费试点中标平台企业提供的实时动态消费积分、文化消费红包及其实际兑换数据,经审核三方确认后与相关企业进行结算。 “武汉模式”推动文化消费机制创新 “武汉模式”推行以来,有效引导、扩大和释放了武汉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与活力,社会效益显著,群众反响良好。 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全市试点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武汉获批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副市长刘英姿担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任副组长,市财政、税务、金融、发改、商务、经信、旅游、统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文化消费试点领导小组,扎实推进武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的各项工作。 措施方案探索:结合本地文化消费特点,制定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2017年10月9日正式印发。首批参与武汉文化消费试点的省、市、区的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近40家。文化旅游企业近百家,涵盖图书、电影、演艺、文创产品、旅游主题公园五大类别。 财政投入探索:市、区联动,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杠杆作用。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指导精神,市财政集中专项资金,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倾斜,2017年至2018年,国家、市、区财政共安排6100万元文化消费专项财政资金,全力开展试点工作。从2019年起,武汉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600万元。其中,武汉市财政安排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资金1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100万元;各城区及开发区财政安排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资金3500万元,用于开展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从资金上保证了引导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常态性和长效性。在“武汉模式”中,入围试点文化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提供居民喜爱的、价低质优的文化产品才能获得政府补贴;居民参与文化事业活动并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才能真正获得政府文化消费补贴;同时,入围文化旅游企业将按照不低于政府补贴的幅度向城乡居民让利,城乡居民实际获得的优惠额度将达到财政补贴额度的2倍到3倍,从而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源的杠杆作用。 公服体系探索:“武汉模式”以中低收入群体为文化消费补贴对象,文化企业、商户参与试点的比例达到60%以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种类齐、数量多、质量高,更加注重中端文化消费领域、公共文化服务群体的权益、文化消费支付平台的便捷化以及补贴文化企业的竞争性,从而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进一步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闲置设施;进一步培育文化消费意识,激活文化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公共文化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拉动全市其他领域消费能力。“武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事业与文化消费脱节的局面,同时有利于财政资金更多补贴社会弱势群体,从而扩大了文化消费的群体,让更多武汉居民受惠。 技术应用探索:深度挖掘武汉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大数据价值。武汉市政府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采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平台,在顶层设计时即将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视为武汉创建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武汉将文化旅游消费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居民“用脚投票”的市场机制来有效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形成并强化了具有武汉特色的智慧城市文化大数据平台的社会经济服务指引功能。 运营模式探索:通过招投标引入优质企业保持城市文化消费试点平台高质、高效、低成本运营。2017年7月,湖北腾楚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城市文化消费试点平台的开发运营单位,承担了所有开发、运行和管理费用,最大限度降低了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管理运行成本。平台将文化商业资源引入文化消费平台,在扩大平台资源量的同时,提升了平台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确保平台的常态化运营。 相较于“文化惠民卡”等依赖每年投入定额财政资金刺激文化消费的传统补贴模式,“武汉模式”更具创新性、互动性、普适性与可持续性。“武汉模式”或可为国家推动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 (武汉市文化局供稿) 来源:中国传媒文化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