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网站的发达,以及网络的匿名性与便利,让网络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色情网站更缺乏守门员控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苹果推出用于审查儿童安全的功能,但问题是,我们真能相信苹果在审查的过程,不侵犯我们隐私吗?
苹果「儿童安全」新功能潜藏重大缺失
苹果于2021年八月宣布,将推出3项安全隐私政策,目的是为了遏止色情照片在聊天室里肆意流传,以捍卫儿童网络使用安全。
然而随着计划细节逐渐明朗,社会大众开始针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抛出各种舆论压力。
甚至有研究学者指出,由于设计思考不够周全,苹果的隐私安全设定更新后,不仅帮助不大,或许还可能造成反效果──部分行为心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当系统跳出违反他人隐私的警示,对于原先无意转传照片的使用者而言,反而可能变相鼓励这种行为,为抵制网络霸凌开倒车。
自动侦测儿童色情图像,用户隐私争议大
苹果预计从三个层面更新儿童安全政策:首先是关于兼具搜寻、智能助手功能的Siri,日后当使用者上网搜寻关于儿童性暴力的主题,苹果将自动导向相关倡导资源,劝退儿童不要点色情网站。
另一项隐私争议性颇高的新政策,是未来苹果将主动扫描储存于iCloud云端上的图片,并且与多家儿童安全组织的数据库进行比对。若为儿童性虐待内容,系统将警告苹果审查人员,人工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向美国国家儿童失踪与受虐儿童援助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NCMEC)举报。
而其中引发最多争议的新措施,是苹果打算在信息(Messages)功能里加上监护人控制选项,监护人启用后,只要使用者未满18岁所接收与传送的每张图片,都会经过守门员般的图像分类机制。
这项功能受过色情片的机器学习训练,能过滤出具明显性意味的色情内容。当孩子试图加以检视,系统将会模糊化该图片,同时向年幼使用者提出警告与协助资源;而若使用者未满13岁,选择略过系统提醒、观看或转传色情图片,父母就会收到通知信息。
「越被禁止就越想要」,苹果隐私警告根本无效?
提到这项安全政策的反方立场,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专家认为,苹果的新措施可能引发所谓的抗拒效应(reactance)。
也就是当个人接收到貌似不合理、不必要的规矩或提示,这种受限的感受可能点燃抗拒心理,做出反其道而行的举止,就像伊甸园的禁忌之果显得格外诱人。
对于喜欢冒险、好奇的年轻使用者而言,接连跳出的隐私安全提醒,当然可能带给他们不妨姑且一试的念头,低估转传分享的风险,沦为网络色情霸凌趋势下另一名受害者。
「性短信」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目前业界如何预防?
这种网络「性短信」文化(sexting)是指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数字设备,发送、接收和转发性暴露信息、照片或图像的行为。
由于现代这些装置的使用者年龄层不断降低,儿童与青少年很早便开始接触各种应用程序、社群媒体、聊天室信息,情色短信泛滥情形也因此变得更加明显。
情色短信可能是无意或有意的玩笑,或争取异性注意力的工具、无伤大雅的调情,却也能演变成网络霸凌、性骚扰、人身攻击,进而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问题。
苹果并非第一时间着手遏止儿少性虐待内容(child sexual abuse material,CSAM)的科技巨头,像是脸书、推特、Reddit论坛等企业,也都有内置机制扫描使用者档案,并与散列数据库(hash library)进行比对,其中以微软的图片辨识技术PhotoDNA最为常见,而法律也要求这些公司将CSAM内容举报给NCMEC。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