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公司,媒体追求的是商业回报,所以要尽量提高商业化水平和收入。
而商业化价值很大的依据是用户数量,所以媒体要追求提高收入和用户体验的平衡。
那如何同时兼顾二者呢?
就是精准投放。把每条广告素材推送到最感兴趣的那波人面前。
就像传统的信息流投放,很多从业者说流量密码就是不断上素材。
这个是没错的,但不断上素材就容易起量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新的素材上传系统后,系统会尝试着给你一些推荐,而这个推荐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减少,因为素材的点击率和完播率都在下滑,不如把有限的商业化资源留给其他求流量若渴的广告主们。
那除了上素材,还有其他办法吗?
一方面媒体在不断完善广告的推荐算法;
另一方面媒体也开始把自己的定向条件有条件的部分开放给广告主。
打开巨量引擎或其他线上媒体后台,你会发现,除了常用的“优化目标”,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定位设置,比如性别年龄、职业状态、手机价格、运营商、商圈设置,还有人群包,行为定位及兴趣定位等。
而且你会发现,行为定位和兴趣定位,除了系统给的一些选项外,还可以通过自己去主动设定相关关键词或标签。既然可以自定义,那定向是不是就可以不断追求细分了?
至于微博的投放后台,还可以根据设置一些app去定向投放已经安装的用户。
一旦这些定位条件设置的很细,从某方面来说,似乎更难起量,因为用户群体被不断缩小了。但是,你可以把每个细分定位的用户喜好都研究,然后再结合不同用户的喜好,做针对性的创意。
就像你以前1个广告计划花费100万,而可能这样做了之后,会有1万个广告计划,每个花100块。但我相信,同样的消耗,带来的效果会不一样,因为定位更精准了,素材相关性和点击率也更高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