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0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强调了智能医疗和智能健康,这让很多人感觉AI医疗的时代就要来了。《规划》是想为AI加一把火,事实上这把火也加的也正是时候。《规划》戳中了AI从业者的G点,但可怕的也正在于此:一窝蜂的涌入让良莠不齐的企业进入到这个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医疗领域,让医院在面对新事物时缺乏参考标准。一旦选择有误,最终给患者带来风险和隐患,甚至会出现利益关系和灰色交易,在智能医疗的光鲜外衣下,让医生医院的服务能力下降。
个人认为,即使人工智能可以单独行医,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让人工智能给他看病治疗,这是人性使然。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的病在老家看不好,特地跑到北上广的大医院来挂专家号去看,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挂上了专家号,等看完之后他们还得抱怨一句:大医院的专家也就那样。接下来该用偏方用偏方,该跳大神的跳大神。
以目前中国病人的整体素质来看,他们连人类老专家的话都不信,你让他们去信一台机器?有点不大可能。
这些年,以智能医疗为代表,健康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技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这些技术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时,都尴尬地脱下了“高大上”的外衣。
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大健康产业就是使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医疗、健康保健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移动医疗这几个都离不开网络,多是信息的传递,以及咨询、预约等等。
说起互联网医疗,莆田系已经登峰造极了,正规互联网资料目前还不成熟,搜索的时候记着千万别用百度。
对于智能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来说,目前都还处于弱智状态。现在正规医院的医生很忙,哪里还有多少时间上网?
健康管理、大健康产业是目前民营资本介入比较深的领域,名义叫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管理必须要有疾病筛查、疾病预防、亚健康非药物性治疗、疾病的后续治疗方案等等,否则只能算个体检中心。
保健(药)品行业、医疗保健器械行业、部分生物行业(尤其以基因检测为代表)、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行业,都算是大健康行业的二级细分行业。
除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行业、基因检测行业之外,以卖实物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大健康领域的公司,最后不少情况下都变成了各种保健品推销。而保健品这件事情,在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心态已经从当年的疯狂迷信变成了相对的理性怀疑、甚至警惕,这也是今天普通大众的中国消费者在一听到“保健品”就有一种“骗人、忽悠”的感觉的原因。
保健品虽然属于大健康领域但是却不是创新型大健康业务。最接近大健康领域实质的是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目前能真正具有健康管理方案技术、并去实在去做健康管理方案的公司,几乎不足十分之一。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个人看来有2个:第一、真正掌握健康管理方案核心技术的人才与公司,在今天中国还太少;第二、相关市场教育还太弱,我国百姓群众对于治病花钱觉得理所当然,但是让大家出钱购买使用健康管理方案,总觉得太亏。
只要健康管理方案的核心技术体系在中国还没得到普世认可、觉得“花钱向专业人士买健康”是“很亏”的现状一天不改变,中国的健康管理与预防医学的真正产业化的春天就难以到来。
本文观点属一家之言,欢迎行业专家和网络砖家交流。
【本文由“爱睿索道”发布,2018年2月3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