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女士谈起和即将初三毕业的儿子,关于将来大学选择专业的看法。
孟妈妈对儿子说,将来不要选择和机器竞争的行业,因为等到你学成毕业,人工智能已经突飞猛进,很多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了。
这位具有前瞻性的妈妈所言,让我想起那些被机器取代的高速收费员、车站售票员、司机…
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小时候,我看到周围很多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初中毕业后,都流行到街上档口当学徒,目的是学门一辈子能吃饭的手艺。
当时女孩儿流行学的技术是裁缝或者美发,男孩就是做鞋、开车、厨师。
30年多年前,很多人认为祖传手艺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终生有靠。
等我再大一点,初中毕业时,很多成绩拔尖的同学都为了城里户口和“正式工”的头衔,纷纷报考中专。
现在再回头看,街头没有人开裁缝、制鞋店了,厨师也快被机器人替代了。
所谓的“正式工”们也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失业了。
想起美国作家约翰逊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如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那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解决人类的智力问题。
万维钢在专栏里曾分享过这样一段文字:
“有所凭借就有安全感,或者凭借本事,或者凭借财富,或者凭借跟某人的血缘关系,等等。
凭借本事的话,最好能有一个‘核心竞争力’,一个让你不可替代的东西。”
孙中山先生则是一语道破生存的关键,强调“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综上所述,人的选择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这个大的变数环境里,去找到自己可以“凭借”或依附的东西。
如果你凭借的是能力,那么它一定要是别人或者机器取代不了!
我们现在父母都想让孩子大学学习理工科,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
目的也很明确,好找工作!
因为如果工作对象只是物、是代码,那好处是,只要你有技术知识,马上就能上手干活,而且收入也不错。
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硬技能被淘汰得特别快。
因为你的思维运算、学习能力和体能,绝对拼不过年轻人。
你的年纪已经很难适应互联网公司那种超强压力和快速更迭节奏。
而如果选择文科,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人,是表达(写作、绘画、音乐等文学艺术),是创意(设计、策划),可以是金融、法律、管理、教育类等!
刚开始可能不会干,但是得慢慢熬,人的价值越熬越大,这也是软技能在持续增长,那就很少能出现35岁被裁员的情况。
毕竟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异,那都是在解放和延伸人的手脚,和一些可程式化的脑力劳动。
但人的本质是思想,机器是替换不了的!
所以孟晚舟对儿子的建议,是在选择专业时,要看能不能随着岁月增长,把自己的工作对象,从具体的“物”变成活生生的人,也就是把硬技能转成软技能。
我靠技术和英语在外企工作了20年,现在外企转移到了东南亚,我选择了新的赛道—工业设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