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企业普遍都是用产品去征服市场,而很少有企业先用品牌去拓宽市场。产品制造思维在传统消费时代是受欢迎的,但是在如今的市场上,品牌越来越受关注,这也促使企业转化思维。那么制造思维VS品牌思维,哪一个才是企业的制胜法宝呢?
什么是制造思维
首先是工厂思维。一想到做事,先想到投资建厂房、买设备、雇工人……尤其是企业新上项目,或者新投资创业的企业。比如当地盛产牡丹,某企业想上牡丹油项目,从考察租赁厂房、买技术、买设备、自建基地开始,等所有这些软硬件到位了,已经投入几个亿资金,产品终于生产出来了,走向市场的时候才发现,市场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一开始的时候,依靠关系渠道,依靠热情和运气,可能确实销售了一批产品,但是,逐渐地会发现,竞争对手太多了,突然之间仿佛冒出许许多多对手,它们除了产品卖得比自己好,其他哪一点都不如自己。
这就是常规的工厂思维,它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
一是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多,而缺乏对行业趋势的理性把握、缺乏对当前和未来竞争格局的准确研判及对消费者需求趋势的研判。简单地说,就是站在自我角度由内而外地看问题,而不是基于行业、竞争和消费需求由外而内的思维。等到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势必会遇到行业趋势带来的风险、竞争对手的强力打压及引导消费者的巨大压力。
二是从工厂制造出发,到产品上市,企业已经做了大量的投入,而缺乏品牌思维的市场运作很难带动生产良性运转,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很可能导致项目的夭折。
总体而言,国内大部分的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因此,要想进入某个领域,明智的做法是先考虑市场竞争和品牌,明晰品牌战略定位,明确品牌要进入的属类和带给消费者的价值,以此整合前端技术生产,布局后端市场。
品牌思维的重要性
中国当前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尤其是 2017年5月 10日国家品牌日的设立,成为中国进入品牌经济的分水岭。市场的出口,不是产品和消费者,而是品牌和消费者。
改革开放40 年米,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外贸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着眼点是产品加订单,竞争手段是价格加信息,产品货柜从大门出去,就基本上算出了大概的利润。因此,许多外贸企业多年来稳定经营,乐在其中。
但是,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出口市场波动频繁,竞争日益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从产品时代走向品质时代、品牌时代。政府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开始进军国内市场,意图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最大的障碍与最难以改变的就是已经固化、曾经产生过辉煌的“工厂思维”。
许多外贸企业做内销后有些力不从心,其中一部分依然抱着轻视国内市场心态,以产品品质一流,通过了多少国际认证而傲睨市场。真正进入市场才发现,这个过程太复杂,太麻烦,太漫长。才发现不是产品好了就能有好市场,不是产品好了消费者就会买账,消费者更青睐的是品牌。
因此,这类外贸型企业进入内销市场,首先要考虑品牌战略定位,根据行业趋势、竞争格局和需求趋势选择并聚焦最有潜力的属类,并找准属类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在双定位战略指导下构建产品品牌,谋定而后动,才能保证市场的胜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