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湖北303家企业上榜,数量创新高。自此,我省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已达473家,排名全国第八。这些“小巨人”个头不大,但创新能力十足、市场占有率高;它们专注细分赛道,不少是行业“隐形冠军”,支撑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日起,湖北之声推出
2022国庆特别报道
《硬核湖北 中国骄傲》
聚焦“小巨人企业”系列
今天推出第三篇
《用玉米做衣服,为全球提供最丰富3D打印耗材——这家企业在孝感》
湖北孝感市易生新材料公司,打破境外聚乳酸企业的垄断地位,服务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3D打印线材出货量全国第一。
在孝感市易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示间,一件件用玉米为原料做成的衣服,有T恤、衬衣,还有各种生物可降解的纸杯、托盘等生活用品。
3D耗材生产线
公司副总经理陈锐告诉记者,他们把玉米做成衣服用了整整15年。在这家企业的展示空间记者看到,专利发明证书排满了一面墙。20年来,公司已经申请80项专利技术,5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甚至国际专利证书:“放在这最中间的专利是我们最硬核的专利,它既是中国专利也是国际专利。它解决了聚乳酸回收和再利用的技术路线。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作为湖北的当地企业能够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的话,非常有成就感。”
如今,湖北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建成年产生物降解材料改性能力15000吨、3D打印材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为全球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的3D材料提供商。回首来时路,公司董事长杨义浒感慨地说,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项又一项的发明专利支撑。公司成立之初通过贸易赚来的利润全部投入技术研发:“那时有的是激情、有的是理想,看到的都是在材料领域的革命性的事业。实际上我们以创新立足,用贸易赚来的钱养活科研。之后逐渐建立工厂,就变成了科、工、贸为一体企业。”
湖北之声记者采访3D耗材生产车间
每年上千万元的利润,拿到手还没捂热转手投入技术研发。2006年,当撒向海外的大网不经意被接住时,他们和全球方兴未艾的3D打印技术不期而遇,登上了全球新材料革命的高速列车,从而拥有了该领域的一大片蓝海。
在全球“立法禁塑”的大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市场一触即发,前景广阔。这是一条艰难的科研之路,陈锐说,这项专利技术之路,他们走了20年:“我们在20年前,就敢比较大胆地采取引领性的方式,当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这奠定了我们在行业内的地位,进一步树立了我们引领行业的信心。”
3D打印设备
凭借在高分子生物材料发明制造方面的领军地位,同时也为打破境外聚乳酸企业的垄断地位,减少对境外产品的依赖,公司已掌握聚乳酸中间体“高光学纯度丙交酯”的核心生产技术。公司技术人员彭昊告诉记者:“这套设备叫连续聚合装置。您看到的这些已经包装好的产品,就是之前人们不要的纸杯等而转化成的。”
回收设备车间
今年3月,175个国家代表在联合国环境大会达成协议 ,签订在2024年底前结束塑料污染。中国和欧盟已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在环境友好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将让传统产业“活力迸发”,让新兴产业“星火燎原”。公司董事长杨义浒表示:“在有情怀的前提下,两个轮子驱动,一手抓研发创新,二是做好品牌和渠道。当我们把这两端做好之后,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记者 李一凡
通讯员 徐朝晖 单腾飞 李思伟
编辑 程艺畅
审核 李军震 万敏
监制 洪燕 肖新宇
RECOMMEND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