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实务中,企业有技术无专利、有专利无保护的情况极为常见,正常的专利申请代理过程中,要求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专利挖掘与布局能力,能够自主提炼出专利提案,然后撰写成书面的技术交底书,委托专利服务机构进行申请代理工作。那么专利检索分析到底有哪些好处呢?研发前为什么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
01专利检索分析可以助力企业挖掘出更多专利申请
由于大部分企业发明人并没有受过专利训练,他们提炼专利提案工作完全凭借一个技术工程师对创新技术的本能觉察,而且由于长期沉浸在技术研发工作中,他们对于技术创新的认知高度不断拔高,导致其觉得日常很多微创新都缺乏创新高度而不能作为专利提案。在这种企业专利工作状况的前提下,如何为企业挖掘出更多的专利提案,无非就两个办法:
(1)企业内部设置专职专利工程师,来辅助研发技术人员进行全局性的技术梳理及专利挖掘工作;
(2)委托外部的专利服务机构指派资深的专利代理师对行业特定技术进行全局性梳理,与研发人员进行信息交互,相互促进,挖掘出更多的技术创新提案。
外部专利代理师通过对企业特定产品或者特定技术领域进行全球专利检索,一方面充分了解行业专利分布状况,梳理出具体产品的技术路线图以及重要专利情况;另一方面梳理企业目前的技术研发现状,从产品发展的理想状态来推导产品功能演进的趋势,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挖掘出更多的专利提案。
实践证明,在充分了解特定产品的专利分布及重要专利情况后,通过技术问题及技术方案梳理,结合理想产品原型,与技术人员进行头脑风暴,一定能够产生大量的技术提案来进一步完善现有产品结构与功能,从而形成围绕现有产品的专利包布局。
02专利挖掘工作成熟的方法论
专利挖掘工作有自己的成熟方法论,一般来讲,我们会在充分细致的检索分析及梳理后,着重对以下几点进行挖掘:
(1)实际产品的工艺方案;
(2)研发过程中的全部设计方案;
(3)产品面世后同行可能的仿冒方案;
(4)产品的上下游及工艺设备配套;
(5)理想产品的理想状态。
在这几个维度上进行充分的专利挖掘,往往收获很大。
03专利挖掘案例
—某医疗公司椎体成形骨科产品专利挖掘
项目背景: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1984年由Deramond发明并首次应用,1987年法国医师Galibert首次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将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患者背部做一约2mm的切口,用特殊的穿刺针在X线监护下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建立工作通道,经过球囊扩张后再分次注入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稳定骨折椎体,防止进一步塌陷,明显缓解疼痛。
客户是国内椎体成形领域的头部公司,拟通过专利挖掘布局不断扩大椎体成形骨科产品市场优势地位。
专利挖掘主要工作:
(1)对椎体成形技术领域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
(2)梳理出专利技术路线图及重点专利;
(3)与研发人员进行专利解读与头脑风暴。
项目成果:项目合计挖掘28项专利申请,推动客户成为椎体成形骨科器械领域国内领先公司。
04评估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这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应当评估知识产权风险,避免投入无效研发成本,浪费生产资源,赔偿侵权损失。
表7-3 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投入成本及侵权取证难易度列表
(1)为什么要在这三个节点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
在研发立项之前,研发成本尚未投入;在生产之前,生产资料、人工成本尚未投入;在销售之前,侵权证据还不可得;这三个时间节点如果能够排查知识产权风险,哪怕在两个或者一个节点进行排查,均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
(2)如果发现有侵权风险,怎么办?
在研发阶段发现风险,可以立即修改调整研发方案;在生产阶段发现风险,可以立即停止生产,修改设计新的方案;在销售阶段发现风险,可以立即停止销售,必要时,召回并销毁侵权产品或者与权利人沟通缴纳许可费用,同时设计新的产品方案。
所以,在研发立项阶段,排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最关键,最节约成本,也最有意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