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小”微信发挥为民解忧“大”作用!

已经是下午六点,天通苑南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里传来阵阵敲击键盘的声音,杨晓洁盯着屏幕,正忙着查看群众的诉求件。

“嗡嗡……”桌上的手机震动了几下,“老五区13号楼李先生”给她连发了几条微信。

“感谢您帮忙协调处理噪音的问题,现在晚上睡觉可算是踏实了。”“再有问题,您随时联系我。”

看着这些微信,她简短地做了回复,便又投入到处理诉求件的工作中。

互加微信巧解“接诉即办”难题

在天南街道,杨晓洁主要负责垃圾分类、天通苑第一社区的“接诉即办”等工作,不仅要协助社区解决群众各类诉求,还有巡查卡口、盯核酸点、检查小区商户垃圾分类情况等各类工作傍身。

“有时一整天都要在外面跑,碰到一些紧急的诉求,只能通过手机处理。”杨晓洁说,开始是电话沟通,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就直接互加了微信。

当时想着办事方便、高效,但令杨晓洁没想到的是,互加微信还帮着她解决了不少“接诉即办”难题。

卓先生家住老五区五号楼,紧挨着西单商场,商场外配电箱发出的嗡嗡声经常扰得他睡不好觉,小区里某便利店晚间卸货拖动箱子的声音也让他格外头疼,烦躁的他给12345打去了电话。

接到诉求件后的杨晓洁立即给卓先生打去了电话,并与之建立了微信联系。

通过微信了解了具体情况和点位后,杨晓洁在早中晚不同时段,反复到现场核实情况。几天的“追踪”下来,她发现噪音确实存在,并着手解决问题。

针对商场配电箱老化问题,她联系商场更换设备;针对便利店卸货噪音问题,她联系工商部门,规范便利店人员卸货流程,确定作业时间等。

现在您觉得还有噪音吗?

没有了,现在安静极了!

那就好!

多亏了您,我们才能睡个好觉!

那段时间,杨晓洁不时微信询问卓先生是否还有噪音打扰,得知确实没有了噪音,她才放下心来。

没了噪音的困扰,卓先生一家和上下楼的住户们都高兴极了,也不时通过微信向杨晓洁道谢。

有了这次经历,一有垃圾分类、防疫等各方面问题,卓先生不再打给12345,而是通过微信直接反映给杨晓洁,这让杨晓洁很惊喜。

微信里的“好朋友”

此后,在处理12345诉求件和一些日常的宣传、防疫等工作中,杨晓洁都会利用微信向大家了解情况或解答政策等。

“阿姨,我加您微信,您给我发张图片,我看看现场是什么情况……”

“做好防护,现在返京需要和社区报备……”

“李阿姨,今天我们有个垃圾分类的活动,您可以过来参加!”

慢慢的,此前经常通过12345反映特定问题的“专业户”都变成了杨晓洁微信里的“好朋友”。

“声大吵人不说,开的那么快也不安全,小杨,你给想个办法。”前几天,杨晓洁收到了几条老三区刘阿姨发过来的微信。

此前,刘阿姨经常通过12345反映小区内的各类问题,在处理诉求的过程中,杨晓洁与刘阿姨互加了微信。

“每次她处理的都特别及时,结果也很满意。”从那之后,刘阿姨便不再拨打12345,一有什么问题也直接与杨晓洁微信联系。

这次问题解决后,刘阿姨同样通过微信表达着感谢。

除了老五区的卓先生、老三区的刘阿姨,“老三区2号楼垃圾分类钱先生”“老五区24号楼动物医院薛女士”……时间一长,杨晓洁的微信里出现了一群不一样的“好朋友”。

遇到问题,这些微信“好友”首先想到的不再是12345,而是杨晓洁。

微信这一沟通渠道拉近了杨晓洁与群众的距离。慢慢的,天一社区的诉求量逐渐下降,满意率逐步提升。

如今,社区已经形成“居民发现问题——微信反映问题——现场核实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线上“好友”变成线下“志愿者”

“除了发微信反映问题,问问政策,大家也会嘱咐我添件衣服。”杨晓洁说,“有时居民们会约我‘线下’见面,专门去卡口和核酸检测点叮嘱我做好防护。”

久而久之,杨晓洁赢得了不少居民们的认可和赞赏,在她的影响下,不少线上“好友”变成了线下的“志愿者”。

薛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薛女士住在老五区,曾因对门动物医院有异味的问题拨打过12345,当时收到件的杨晓洁第一时间与环保、工商部门及包社区工作队对问题进行了处理。

问题的彻底解决让薛女士格外高兴。几次上门回访后,她对杨晓洁的信任感也增加了不少。

在此后不时的微信聊天当中,薛女士得知社区工作繁多,志愿者匮乏。在杨晓洁的鼓励下,她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帮着社区处理处理防疫、垃圾分类等方面的事儿。

不仅是薛女士,被楼前垃圾桶问题困扰的钱先生做了垃圾分类志愿者,积极帮助社区发现和规范小区内不文明投放的行为;

刘阿姨做了小区“巡查员”,经常代替杨晓洁和社区“找问题”;

咨询出差后居家隔离政策的田女士,也帮着社区开展大数据派单工作,并为社区卡口负责防疫的大家送去热水……

如今,杨晓洁的不少微信“好友”都加入到了社区志愿服务中,社区诉求件越来越少,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群众实际上是在帮助街道、社区(村)及时发现问题,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杨晓洁的眼里,群众不仅是问题的反映者,也是社区的治理者,有了他们,社区才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实践,我也意识到微信这种渠道确实实用、管用。”杨晓洁说,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自己会继续利用微信等网络途经,做好垃圾分类和接诉即办工作,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行解决群众诉求。

文/本报记者 孙丽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103A092P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