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云转型呈现四点趋势

近年来,银行业加速上云、国产替代快速推进已经成为行业的主题词。

“云”成为多家银行财报的高频词汇——农业银行计算资源云化率达到91%;邮储银行零售端已完成190个系统的私有云平台部署;中信银行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99.7%;招商银行整体上云进度超过90%,零售业务全面上云;平安银行基础设施云化率和运维自动化率均超过90%;光大银行业务应用系统上云率接近90%。

虽然数字化的方向明确、进展迅速,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钛媒体App,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尤其的云转型的具体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于大机构而言,它们的IT系统过于庞大,迁移过程非常艰辛,周期长、试错成本高;而对于中小机构而言,它们普遍科技人员不足、运维成本压力大,一些中小银行盲目迷信科技能力,常常“为数字化而数字化”,难以带动经营业务的提升。

在以上背景下,钛媒体APP专访了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基于腾讯金融云的业务实践,胡利明分享了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云转型的最新观察。

胡利明分享了金融机构云转型在近一年来的有着四点新趋势:1、国产化进程大大加快,云架构从分支转向了主流和核心地位;2、分布式云加速推进,从“公有云+私有云”,扩展到了针对不同场景更加细化的混合云,包括了团体云、托管云(CDC)等;3、云原生架构形成很大影响力;4、大数据平台、AI平台在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越来越成熟和深化。

金融团体云指仅供金融机构共享使用,承载金融业务系统的团体云。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关于金融云的监管要求也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加审慎。2021年,《金融云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部分金融机构、云服务提供商下发。该办法要求,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备案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云服务业务。同时,金融机构不得使用未经备案的金融云产品。

胡利明表示,团体云的落地正在加速,通过云平台的共享使用,会极大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创新成本和门槛。

关于转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胡利明提到,金融机构数字化发展正在呈现出一种“K”字形局势,头部机构坚决投入效果越来越好,部分中小机构在初步的尝试效果不好,继而缩减投入规模,导致它的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中小机构往往会陷入一个投入陷阱——缺乏持续投入,没有探索出好的路径,后续效果不佳,团队对会转型本身有所质疑。”

由此,他建议,中小机构要首先设计好转型路径,结合自身业务的特色和区域化的优势先做出成果,避免初期投入不当、投入方向不对。

以下是胡利明与钛媒体App的对话内容,有删节:

数字化转型要与自身业务特色和区域化的优势结合

第一,一些金融机构高层有着战略意识,数字化转型也是重点工程,但在内部没有形成共识,战略很难贯彻下去。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客户因为这一点的不足就导致很多工程起步以后,落实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首先要在内部高层之间统一共识,在各层之间要传达到位。

第二,一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投入保障不充分。尤其是一些中小机构在初期的尝试中,会进行少量投入,发现可能没抓到点,效果不太好的时候就放弃。有时也会因为各种组织架构变更的原因,投入很不持续,导致内部员工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产生存疑。由此,中小机构往往会陷入一个投入陷阱——缺乏持续投入,没有探索出好的路径,后续效果不佳,团队对会转型本身有所质疑。

这就形成了一个金融机构数字化发展的“K”字形局势,头部机构坚决投入效果越来越好,部分中小机构在初步的尝试效果不好,继而缩减投入规模,导致它的业务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在数字化转型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把转型路径设计好,哪些是跟他们自身业务的特色和区域化的优势能够结合的。先做出一些成果,再一步步去设计和完善路径,避免初期投入不当、投入方向不对,实时出不来成果,就会出现一些长期问题。

金融机构国产化转型进程中的三个挑战

从2019年开始,监管机构对国产化的重视提上日程,要求也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

不过这其中还是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硬件供应链的问题。机构选择哪个硬件的平台和厂家去合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二,整体的端到端的适配还不完善。从应用层、再到软件平台、再到技术架构的软件,再到操作系统、数据库,再到硬件,完善整一套的适配还需要时间。目前整体大家都在推进。

第三,在操作系统、软硬件层面成熟度,以及性能、性价比等方面,和原先对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里面有很多需要磨合、优化的过程。所在国产化要求节奏很快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云转型的四点新趋势

第一,技术国产化的推进节奏大大提升。此前有很多金融机构逐步在做一些试点,总体属于IT架构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但是整体投入,包括对业务的影响不是太广。但是,这一年多明显节奏加快了非常多,云架构已经变成技术架构、技术演进的主流,甚至成为了非常核心的方向。

第二,分布式云。从以前的“公有云+私有云”,演进到比较丰富的,针对不同场景更加细化的混合云的场景——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专有云)、满足金融行业合规标准的团体云,以及一些托管给云厂家的集群——托管云(CDC)等这几种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种混合模式。

其中,近几年头部的厂家都在满足相关的金融行业团体云的标准,它服务的形态类似于公有云,但是只对金融行业持牌机构进行服务。同时,团体云相关合规的要求非常严格,门槛很高。

第三,云原生架构也开始形成很大影响力。除了核心系统以外的部分,云原生的应用逐渐广泛,越来越多金融应用的开发就基于云原生架构。这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很重要的趋势。

云原生源自于云计算,其构建和部署都基于云平台,是一种构建、运行应用程序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云计算服务包括IaaS、PaaS、SaaS等三大方面,在这几个方面实现上云后,下一步通过统一标准在云上构建应用,就是云原生。云原生应用从架构设计、开发方式到部署维护,都是在云平台上进行的。

第四,大数据平台、AI平台在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越来越成熟和深化。金融机构逐步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多数据渠道管理,包括数据湖、数据治理,基于这些数据搭建AI的机器学习平台以及多种机器学习场景的应用,越来越多中大型的金融机构都有相关的项目在启动和实践。(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336193.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