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出现过了,那个时候被很多人称之为“制造业外逃”。
什么叫做制造业外逃呢?制造业又为什么要外逃呢?这就又要提到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了。
随着我们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我们必然要面临着转型,转型既是为了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转型也是为了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百科词条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国经济水准的情况。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从而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
过去很多年,都有制造业外逃这个说法,可以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其实也不难理解,按照中等收入陷阱里的定义来看,我们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经济增长越来越快,必然就会带来企业成本的高涨。
相比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东南亚国家在人力成本这块的确比我们便宜多了,这是客观事实。而对制造业来说,人力成本又是开支的一个大头,为了企业的利润,自然就会出现投资建厂在那些成本更便宜的地方。
过去我们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承接了大量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在今天,随着我们人力成本的增长,我们必然要面临着制造业的转型,从低端制造业迈入高端制造业,这一点美国、德国包括日本都已经成功转型了。
而我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换句话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个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到来,只是时间的前后不同罢了,今天富士康能在越南追加17亿,明天康师傅就能在老挝追求17亿,这是一个市场下的正常行为,是企业寻求利润的关键一步。
我们难以阻挡这个进程,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转型。
转型要怎么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转型,一个是员工转型。
企业显然要比员工更有“求生欲”,包括富士康在多年前就宣布要启动机器人项目,来替代越来越贵的人力成本,这实际上就是转型的一种。
而作为代工厂的佼佼者,富士康也多次自研设备自研技术,就是为了走出代工厂的标签,寻求自身的转型。
在节省人力成本上,富士康也开始往东南亚那些更便宜的国家地区开始投资建厂,招募当地的工人,用更便宜的成本,制造出质量一样的产品。
转型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富士康了,很多中小企业,都在面临着转型,有的依托于互联网,有的依托于更便宜的人力成本,转型是为了适应变化,不是为了超越变化。
对于员工来说,同样也需要转型。
就拿富士康这80多万员工来说吧,他们应该怎么转型?
其实,这几年的职高已经很清晰地指出了方向,那就是从普工转向技术工种。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普工被替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未来一定不会再需要这么多的普工,那怎么办呢?
一部分人选择去送外卖,还有一部分选择去开网约车,剩下的,要么开始从事技术性更高的工种,要么开始另谋发展,这就是员工应该去做的转型。
还是那句话,转型是为了适应变化,转型不是为了超越变化。对员工来说,需要做出一个提前的预判,学技术也好,送外卖也好,早点做出预判,会比“被迫”做出预判要好得多。
事实也证明,这几年制造业都在抱怨“招工难”,为什么厂里招工越来越难了呢?薪资低是一方面,工作强度高,没有足够的自由性,也是一个方面。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再以进厂为唯一的职业选择,外卖、快递、网约车、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的出现,也填补了工厂工人的职业缺口。
就像过去的马车夫一样,随着汽车的出现,马车夫消失了,他们面临着转型,但最后无一例外都转型成功了。
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个人的力量很难去阻挡这种变化,我们唯一能够做的,那就是适应变化,拥抱变化。
这一点,对80多万的富士康员工来说,非常重要。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