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防疫“黑科技”上线!就算疫情期间举办冬奥会,也满满安全感

2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在世界上引起了热议,它与往届的冬奥会不同,是一场需要面对严峻疫情挑战的赛事。在举办之前,北京还曾饱受外媒舆论的指责,称它是“史上最有争议”、“最不安全”的奥运赛事,然而,中国很快用行动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本次冬奥会,以“空灵、浪漫、现代、科技”为卖点,推出了多种抗疫“黑科技”,搭配严密的防控政策,将每一场赛事推向高峰的同时,也带给了观众和选手独特的“智能无人”体验。

多样的防疫机器人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就是防疫机器人了。这次奥运会贯彻了“无人”的原则,在场馆和奥运村中设置了大量不同作用的机器人,功能从传火涵盖到送菜,哪里都有它们灵活的身影。

刚进入场馆,巡检机器人“小白”就会在你的旁边巡视,它身高约140厘米,有一个圆滚滚的肚子,当你向它伸出手时,它就会从头顶的“水龙头”分出一些免洗手凝胶,为你进行手部消毒。

它还能智能识别未戴口罩的游客,发出语音提醒:“朋友你好,请佩戴口罩。”直到看到游客戴上口罩,它才会慢悠悠离去,继续巡逻下一个地方。

除了“小白”,还有肩负清扫重任的雾化消毒机器人,它就像一个勇猛的“斗士”,仅需短短一分钟就能消杀36平方米的场馆,续航能力达到4~5小时,一次充电可以消杀1000平方米以上。同时,它的地盘上装有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像两只眼睛一样自动识别路况,避开前方的障碍物和游客,心无旁骛地完成它的任务。

等走到了媒体餐厅,还可以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一个服务员。做菜、点餐、送餐也是完全由机器人来完成。游客只需要拿出手机扫码点餐,从菜单中选取一个特色中国菜,接着就可以坐下来欣赏机器人在透明玻璃后面制作菜品了。

做好之后机器会自动接应菜品,并从餐厅顶部透明的玻璃轨道上运送到餐桌上空,接着,食物顺着缆绳“从天而降”,放在食客的面前。坐在这样的餐厅里,许多外国人不急着吃东西,反而掏出手机新奇地拍摄这个奥运史上“最聪明”的餐厅。

由于有机器人控制调料用量,可以确保做出来的菜既好吃,又高效,并且由于全程无人接触,还充分确保了干净卫生。

除了吃,“用”领域的高科技也不甘落后,在场馆闭环内,大物件的运送也是全权交给智能物流机器人的。

机器人的承重能力最高可以达到0.3吨,同样可以使用“眼睛”自主避开障碍,当它到达地点,就会自动发送一条短信到取货人的手机上,通知前来取货。

那么,要如何跨越闭环和非闭环的最后“屏障”呢?答案是使用“智能双面配送柜”,通过简单的寄存和运送,期间不需要经过人的触碰,即可解决最后一线的物品配送问题。

本次冬奥会还专门在户外新建了一排排的“零触碰洗手间”。在感应器前挥一挥手就可以实现开关门,洗手用的皂液和清水都是感应式喷洒,使用的全程中,手不需要碰到任何部位,从而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接触。

移动核酸检测PCR实验室

说完了预防,再来说说检测,这一次的奥运会配备了18台“移动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每天可以完成3500~4500份的核酸检测。

这种实验室表面上看上去只是普通的厢式货车,打开门之后里面却大有文章,检测者只需要在内部的床上躺下,几十秒就可以完成检测,这样一来,核酸检测的效率就被最大化了,出现阳性结果也能很快得到控制。

另外,还有同类的移动智能方舱,不过这是用来给运动员应急诊疗的,内部配备了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等等,受伤的运动员进入之后,只需要30秒就能完成确诊,接着,CT结果可以通过5G网络传输到远方的专家,并及时给出医治建议。

如此一来,运动员的伤情不会被耽误太久,充分体现冬奥会高超的现场救治水平。

腋下创可贴

以往,我们认知的量体温方式要么是用检测枪“滴”一下额头,要么是整个人通过红外线测温仪,但在冬奥会举办中,只需要将一个小小的创可贴固定在腋下的皮肤上,下载一个名叫“安芯测”的APP,就可以24小时检测自己的体温变化了。同时,该数据也会自动上报后台,方便检测人员实时监控。

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测温设备,而且它的精度也达到了0.05℃的高水准,同时,只需要一次充电,它就可以持续测温10天以上,就算是参加冬奥会的全程,也不过只需要最多两次充电就足够。

气溶胶检测系统

阻断了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传播,接下来就是最难控制的空气。

目前,新冠肺炎最主要的空气传播途径之一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组成的系统,可以被人直接吸进肺部,相较飞沫传播的距离更远,因此,清华、北大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众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专项攻克,以防它扰乱这场奥运盛会。

现在,这套气溶胶检测系统分布在了冬奥会场馆周边,具体来说,这套系统可以自由地采取空气样本,然后将空气中的纯气体和气溶胶进行分离,接着,分析采样管中气溶胶,分析其中的病毒密度,最后再用试剂进行杀灭。

使用这套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每毫升20拷贝的灵敏度,并且最新的奥密克戎毒株也逃不过它的掌控,灵敏度超过了常规方法的10倍。

采集过程只需要30分钟,检测密度只需要45分钟,加上杀灭和反馈,全过程不超过4个小时,为冬奥提供了最高效的病毒检测保障。

这些科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冬奥场馆为了防疫所做的工作更是远远超过你我想象。这些下了血本的“黑科技”,把全世界人民对本次冬奥会的安全感直接拉满。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运动员的身体安全,而是可以安心在家里加油助威。

最后,预祝中国在冬奥落幕的时候,再一次取得比赛、科技的全面双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209A01XN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