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高的不确定性,让激光雷达成为一个值得好好观察的市场
应该没有哪个智能汽车上游环节能像激光雷达市场这样“百花齐放”。
相比其他环节有些同质的技术和产品,激光雷达企业的差异化要丰富得多。
有人主打芯片自研,有人主打MEMS,有人主打1550nm,有人是价格屠夫……
这就像是一个文娱大舞台,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表演乐器,各有各的精彩,但如果要评个一二三,却也有不小的难度。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激光雷达过于多样的技术路线。好处是让激光雷达企业在面对资本和客户时,能展示自己的特点与差异。但风险也不小,一旦其他路径有了质的飞跃,自己很可能快速败在曾经大肆宣传的“差异化”上。
较高的不确定性,也让激光雷达成为一个值得好好观察的市场,再加上跨界重量级玩家的进场、市场对激光雷达态度的转变,一切都在变得逐渐有趣。
近日,「智车星球」深度访谈了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这位亲历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发展的从业者,分享了他对行业的一些思考。
△亮道智能CEO剧学铭
1
—
亮道的差异化
作为赛道中的玩家之一,亮道同样有自己的差异化——独特的发展轨迹,不是从激光雷达硬件着手,而是从软件切入做感知功能,提供整套系统解决方案。
2019年,亮道开始接触固态激光雷达的相关技术,随着上游供应链的成熟,于2020年真正开始搭建硬件团队。
在剧学铭看来,从“软”到“硬”的路径选择源自于创始团队的基因。
其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中德知名主机厂和Tier 1,从事的就是感知功能开发工作。CTO雷绳光也是全球首款车规量产激光雷达项目奥迪A8的核心开发成员,负责感知开发。
“创业往往都是从自身擅长入手,基于对感知功能的理解,亮道优先建立了感知功能开发、测试验证以及量产后数据服务的‘软’实力服务体系。”剧学铭说道。
除了创业团队的基因背景,早期不着手硬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硬件形态并不是令人满意。“产品最终是要回归商业本质的,除了能在功能安全性上做到真正的提升,对于C端客户,性价比同样重要,这是激光雷达上车的主要逻辑,但当时的硬件在这两方面都有差距。”
虽然从软件切入,但亮道一直保持着对硬件的关注。同时,在做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几乎适配了所有技术路线的硬件,最终,在2020年,亮道确认了FLASH这条固态激光雷达路径,随后便开始搭建硬件团队,完整了自己的拼图。
2
—
技术与功能需求的双向奔赴
选好了技术路线,接下来就是拿出与之匹配的产品。
Flash 激光雷达从原理上讲类似于摄像头,区别在于 Flash 激光雷达接收其发射的主动光,有发射激光的模块,是主动传感器,而摄像头是接收环境反射的被动光,属于被动传感器。另外,Flash 激光雷达的底层传感器SPAD芯片与摄像头的传感器都是基于CMOS工艺,这样相似的结构在未来批量化生产过程中会带来成本的下降。再加上没有任何扫描部件,相比机械旋转和机械转镜式激光雷达更容易过车规,而且尺寸小巧便于集成,优点颇多。
但这并不意味Flash激光雷达是完美无缺的。
Flash主流采用VESCL发射 + SPAD接收的方案,由于当前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单点发射功率依然低于EEL(边发射激光器),导致Flash激光雷达很难兼顾大视场角和远测距,所以一两年内,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做长距不具备竞争力。但侧向补盲用的激光雷达,目标是对交通锥、石墩、路牙等近距离的低矮障碍物以及侧面盲区进行精准探测,测距仅需几十米,可以说选择Flash做补盲激光雷达,是技术与功能需求的双向奔赴。
当然,不止亮道一家激光雷达企业发现了这块市场。
在去年5月亮道发布补盲产品之后,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就在11月前后脚带来了FT120和RS-LiDAR-E1两款补盲激光雷达产品。随后,一径科技也在上个月的美国CES展上正式发布全新补盲激光雷达产品ML-30s+。
四款产品的定位也都是行泊一体功能实现的重要辅助,更巧的是,SOP的时间都定在了2023年下半年。
毫无疑问这会是2023年激光雷达玩家的重要一战,也是亮道迈进软硬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而这,也仅仅只是开始。
3
短暂的时间窗口
当前固态激光雷达还未进入商业验证阶段,激光雷达还需要和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进行长期的摸索;另一头,车企的功能定义、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验证、系统集成等诸多环节都需要磨合。
这些都非一日之功。
除此之外,在面对市场时,激光雷达硬件先行需求和消费者感知之间的矛盾也在凸显。
“如果没有大量车的部署,获取的数据必然会少,因此通过提前给C端客户硬件部署来获取更多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加速训练迭代,是目前智能化布局比较靠前的车企普遍采用的方式。”剧学铭解释道。
但由于激光雷达功能体验不明显以及车企在功能宣传上的期货行为,市场对激光雷达的耐心在逐渐变少。
时间既是朋友,也是敌人。
对于激光雷达企业,要在资本和市场的围剿中杀出血路,时间窗口期不会太长。
剧学铭给出的预测是,2024年会有更多激光雷达硬件上车,而更好功能的出现则要到2025年。
在2025年到来之前,从供应商角度来讲,最好的做法就是与车企做好配合——“感知开发的节拍、测试验证的节拍、数据闭环建立的整套流程的节拍等等,都需要配合车企一起完善,让真正系统化的激光雷达上车。”剧学铭指出。
4
标准化归宿
对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趋势,剧学铭认为,长期看,激光雷达不会像现在一样是科技感的代表,而是成为类似摄像头一样在车上广泛存在的零部件。这意味着成为标准化感知硬件会是激光雷达的最终命运。
基于此,对于「激光雷达企业是否需要自研芯片」这个行业热点问题,剧学铭表示在标准化之前,如果激光雷达企业对产品有更好的理解,且市面上的通用性芯片又无法满足时,通过自研或合作自研去做一些定制化输出是可以的。同时,芯片化也是激光雷达降本的有效手段,虽然工艺的进一步提升、材料和结构的优化也是压缩成本的方法,但没有半导体的逻辑那么清晰。
“但如果长远来讲,我不认为所有的激光雷达公司都要自研芯片,因为硬件最终会是标准件,激光雷达企业的竞争力体现最终会在后端软件和数据上。”剧学铭说道,“到那时,行业会形成一定的分化,有的企业是整个激光雷达的系统供应商,有的会停留在硬件端,有的停留在芯片端并向机器人或消费电子行业衍生,有的是基于硬件去做功能的开发。这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基因和战略决策。所以现在很难说谁的壁垒比谁强,大家knowhow的方向最终可能并不一致。”
因此,对于激光雷达市场“文娱大舞台”的说法,剧学铭认为虽然现在有唱歌、跳舞、演奏乐器,但或许最终的目标并不是比出冠亚军。“也许可以看做是一个特长生考试,大家都从自己擅长的方向切入,最终的目标是要通过量产上车这场考试。”
最真诚的智能汽车报道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