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和逻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逻辑学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根本观点与方法,而逻辑方法则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主要形式化工具。本文从逻辑学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出发,讨论了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逻辑学发展方向上的影响与作用。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方法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最终实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研究与人的思维研究密切相关。逻辑学始终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它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根本观点与方法。 1 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日立制作所计划将2016年度之后的研发费用较2015年度预期增加约30%,增至每年5000亿日元左右。规模将与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美国通用(GM)和德国西门子相匹敌,资金将集中投向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机器
假期是悠闲的,最悠闲的事情莫过于坐下来喝一杯茶,静静地读一本书。陪我度过这个假期是一本薄薄小册子,名为《极简算法史》
【编者按】在上个月发表博客文章《深度学习vs机器学习vs模式识别》之后,CMU博士、MIT博士后及vision.ai联合创始人Tomasz Malisiewicz这一次带领我们回顾50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三大范式(逻辑学、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的演变历程。通过本文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现状与未来。 以下为正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50年人工智能(AI)领域形成的三大范式:逻辑学、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如今,无论依靠经验和“数据驱动”的方式,还是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可是早
【编者按】在上个月发表博客文章《深度学习 vs 机器学习 vs 模式识别》之后,CMU博士、MIT博士后及vision.ai联合创始人Tomasz Malisiewicz这一次带领我们回顾50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三大范式(逻辑学、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的演变历程。通过本文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现状与未来。 以下为正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50年人工智能(AI)领域形成的三大范式:逻辑学、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如今,无论依靠经验和“数据驱动”的方式,还是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
自从人脱离了动物,产生智能以来,人就不断地试图理解我们的智能本身。以我有限的认识来看,以目前的科技我们还远远未能理解自身的智能的行为和产生的原理。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发展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不仅这门学科试图理解智能本身,更试图制造智能体(Agent)。即使不理解智能本身,也可以制造表现的像有智能的智能体,就好像人创造了飞机一样,飞机不按鸟的方式飞行,但是却按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也能达到飞行的效果。 根据《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作者的定义,目前的关于人工智能研究可分为四类。 像人合理的思考像人一样思考
作者:尼克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图灵基金合伙人。早年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和惠普,后连环创业。中文著作包括《UNIX内核剖析》和《哲学评书》等。 背景 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Dartmouth Conf
人工智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可以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但是,要确定下一步可能正在使用的AI项目中应该使用多种语言中的哪一种,这仍然很困难。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一些人工智能编程语言。 01 Python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由于它提供了简单和无缝的结构,AI领域经常使用。 Python使得不同的AI算法能够相当容易地实现,与其他可用的编程语言相比,它提供了较短的开发时间。 通过部署Python,用户可以创建神经网络,并选择一些可用于AI开发的有用的库。其他功能包括测试算法的选项,不必实现它们
AI 科技评论按,你可能听说过北大数力系1954级,那个诞生了王选、张恭庆、张景中、周巢尘、刘宝镛、胡文瑞、朱建士7位院士的神奇班级。这个大班级的两百余名同学公认,他们当中最聪明的是马希文,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中,马希文也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贝尔发明了电话,马爸爸发明了“自动剁手机”,那么是谁发明了人工智能呢?DT君写了一篇文章帮你找答案。
机器之心整理 演讲者:周志华 整理:邱陆陆 本文整理自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 9 月 12 日在南京举行的 2017 中国人工智能峰会(CAIS 2017)上进行的演讲记录。机器之心是大会协办单位。 一提到人工智能,很多媒体、社会大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形象。所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经常要面对一个很难回答,或是说很悲哀的问题: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够出现? 这样的问题,对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谈到人工智能,有两种差别非常大的观点。第一种,我们称之为强人
---- 新智元报道 来源:Reddit 编辑:yaxin 【新智元导读】1931年,哥德尔提出了「不完备性定理」,至今已有90周年。他对20世纪的科学和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现代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之父。 在逻辑学中的地位,一般都将他与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兹相比。 在数学中的地位,爱因斯坦将他的贡献与他本人对物理学的贡献相提并论。 他,就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 他还被称为现代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
原文:The 10 Algorithms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s Need to Know 翻译:KK4SBB 责编:周建丁(zhoujd@csdn.net) 毫无疑问,近些年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大数据成为当下工业界最火爆的技术趋势,机器学习也借助大数据在预测和推荐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比较有名的机器学习案例包括Netflix根据用户历史浏览行为给用户推荐电影,亚马逊基于用户的历史购买行为来推荐图书。 那么,如果你想要学习机器学习的算法,该如何入
9月12日上午,南京金秋洽谈会“2017中国人工智能峰会(CAIS 2017)”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峰会以“创新、变革、突破”为主题,并设两大主题论坛,共吸引了3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的科学家、企业领袖亲临现场,1500余名专业观众报名参会,AI科技评论作为受邀媒体参加了本次峰会并进行了报道。 在大会上,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机器学习兴起的由来,并介绍了“学件”的思路。周志华教授称,经过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上世纪六十年代,机器所具有的推理
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下列三家: (1) 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为逻辑主义、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派,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
2019年5月12日(即昨天)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956年,吴文俊因为在拓扑学上的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38岁时被评为学部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2017年5月7日,吴文俊去世,享年98岁。吴文俊不仅有松柏之寿,也同样有着长期而活跃的学术生涯。他长期参与数学界的地外国际交往,1979年,他与关肇直等人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986年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关于中国数学史的报告,引起广泛的兴趣.形成了复兴中国数学的新趋势;他在1970年代末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全新领域,这方面的学术思想更多地由他在90年代创立的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传承。
吴文俊还是同样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历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开拓者。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里程碑,他也因此获得1997年的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埃尔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但吴文俊晚年曾自我评价,自己最得意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拓扑的那些工作不算什么”。由此可见,吴文俊平生最得意的三件事,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排在第一,拓扑学排在第二,数学机械化证明恐怕只能屈居第三。借吴文俊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之际,在缅怀前辈的同时,让我们一同回顾他在上述领域的创新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解读吴文俊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日前,国际人工智能学会AAAI在其官方推特上宣布,全球有 7 位学者当选为 Fellow。
编者按 人工智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AlphaGo Zero 说明了奇点论的可靠性,AI 的发展速度比人们想象得要更快。牛津大学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 年内将会有 47% 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律师助理位列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位前十。当 AI 技术比人类更好更快地检索、分析法律数据时,法律人应该何去何从? 本文推荐六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籍,大失业迫在眉睫时,人们才会发现对「罪魁祸首」人工智能缺乏元认知。 1. [美]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严勇、刘皓明、莫大伟译,商务印书馆 1
这几天2019年诺贝尔奖陆续颁布,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增加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一直就是没有诺贝尔计算机奖。其实是有的,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
工作中的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图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特别关注了达特茅斯会议、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神经网络等关键概念。作者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研领域,但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未来,人工智能将不断向强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人类智能的极限。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cs.CV) | 自然语言处理(cs.CL) | 人工智能(cs.AI) | 机器学习(cs.LG) | 机器人相关(cs.RO) | 语音/音频处理(cs.SD/eess.AS)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艾伦·麦席森·图灵,这位著名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最早提出了机器人是否会思考的概念,图灵也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我们把时间推回到半个多世纪的某个夏天,此时麦卡锡、明斯基等众科学家们正在举办一场Party,在这次聚会上探讨和共同研究了用机器模拟智能的问题,也是在那时,“人工智能(AI)”的理念正式被提出! 如今人工智能商业化正在快速推进中,比如我们所知道和了解的人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
IJCAI(人工智能国际联合会议)是1969年在加州为科学和教育目的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包括在介绍尖端科学成果的会议上传播关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并以会议录、书籍、录像和其他教育材料的形式传播在这些会议上提出的材料。
闲逛Twitter的时候,发现一篇来自内容发行平台Medium的文章《The Many Trib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多种人工智能流派)》被广为转发。这篇文章的作者Carlos E. Perez是专注于企业级深度学习解决方案商Intuition Machine的联合创始人。 从广泛意义上,人们认为AI的诞生是1956年。但AI概念的提出时间则是1955年8月31日,在一个持续2个月、只有10个人参加的达特茅斯夏季研讨会上。在这次研讨会上,人们对AI给出的定义是: “尝试
雷锋网授权转载 作者:晓桦 网站: http://www.leiphone.com/ 微信: leiphone-sz 1955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达特
互联网时代,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互中生产了异常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有用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有效组织起来,进行结构化的存储,就是知识图谱的内容。
首先声明一点,千万不要以为看了这篇文章就能成为大数据高手了,不然就不会用“修炼”这个词了,要修炼成大数据高手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是非常 难的一件事。要不也不会连大数据发源地——美国也不超出10个人(也许就5、6个)能达到这个层次,在中国……算了,就不说了。 这篇文章实际是给你指一条过程异常艰辛,但前途异常光明的路。没有毅力的人,看看就好了,千万别认真。(说实在的,就算要看明白这篇文章,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言归正传。要想成为大数据高手,首先要从理念上彻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起源、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及相关图书书单,共6本: 《人工智能简史》 《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有电子版】 《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有电子版】 《机器人科技:技术变革与未来图景》 《玩转无人机》【有电子版】 《信息简史》【有电子版】 《图灵的秘密》【有电子版】 1. 人工智能简史 作者:尼克 定价:49.00元 视野宏阔,笔法风趣,全方位解读人工智能 兼具广度与深度,给普通读者以趣味,给专业读者以激情 领域内资深前辈尼克老师作品,与书中部分人物或为师友
首先声明一点,千万不要以为看了这篇文章就能成为大数据高手了,不然就不会用“修炼”这个词了,要修炼成大数据高手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要不也不会连大数据发源地——美国也不超出10个人(也许就5、6个)能达到这个层次,在中国……算了,就不说了。 这篇文章实际是给你指一条过程异常艰辛,但前途异常光明的路。没有毅力的人,看看就好了,千万别认真。(说实在的,就算要看明白这篇文章,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言归正传。要想成为大数据高手,首先要从理念上彻底转变,彻底理解大数据思维,并渗透到血液和骨髓中
《人工智能简史》全面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遗传算法、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超级智能、哲学问题和未来趋势等,以宏阔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点评。
大家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听道和中国自动化协会联合举办的这次公益活动。我今天就跟大家谈一点人工智能的历史和本源,还有相关的一些话题,但不谈技术。那么这次报告的主旨呢,就是跟大家传达三个信息,一,智能技术
科学是在思索与实验中成长的婴儿,试着从更简单开始,也许只需要研究相当于一个儿童智慧的智能系统,然后再让这个系统不断去学习——这种思路可能是人类接近解决智能问最优方式。
在 2013 年分布式词向量表示(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出现之前,one-hot 是最常用的字词数值表示形式。在这样的词袋模型下,语言被表示为极其稀疏的向量形式,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独立,语言深刻的内在含义被简化成 0-1 关系。
这是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近期在中国公开演讲时对AI的结论。
在介绍人工智能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智能到底是什么?智能,其实就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个体都独立存在着八种智能,分别如下:
某个周末晚上,小陈约好了和女朋友去商场吃饭看电影。小陈平时喜爱打游戏,此时正在专心打农药。“啊!ZZ队友送人头,白瞎我最强亚索!伤心~” 而小陈的女朋友这个时候打来了电话:
【新智元导读】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到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从帕斯卡尝试建造机械计算机到ENIAC诞生;从达特茅斯会议召开到AlphaGo击败李世石......回顾过去,对自身认知的探问和创造人工智能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前行方向。北邮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及其研究生赵璐梳理人工智能发展里程碑事件,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现在和未来的成就都建立在前人的历史积累之上。 时间人物事件意义1633Rene Descartes发表著作《论人》提出灵魂存在于大脑的松果体中1714Gottfried Wilhelm L
谈到人工智能,大家可能首先想起来的都是电影和电视里的一些形象。我们做人工智能的经常会被人问这么一个问题:“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出现?”这个问题我们都会觉得很难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于人工智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今天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即我们讨论的是什么人工智能。今天的报告我要跟大家分享七个问题,但是每个都不会特别的长。
人工智能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特点,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引擎、社会发展加速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理当精准把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大势。 常言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抢占顶尖人才制高点,也便意味着具备了占据该领域的先机。不过,当面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匮乏现状和日甚一日的渴求心理,是花费巨资普遍撒网争夺引进还是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培养,University AI 选择了 hard way 模式,即花费大量心血从人才本身出发的长远可持续性培养,和百度 AI 的目标非常契合,随即大
投稿和反馈请发邮件至hzzy@hzbook.com。转载大数据公众号文章,请向原文作者申请授权,否则产生的任何版权纠纷与大数据无关。
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回潮,类脑计算火起来了。和上一次日本人忽悠五代机时的毫无准备相比,咱中国这次说起来也争气,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早早做好了准备,信心满满整装待发。拿神经器件的大规模互联来高保真地模仿人脑的构造和运作,涉及多学科交叉集成。它既是神经科学发展到现阶段在研究手段上的必然延展,也是人工智能为突破下一个重大瓶颈的大胆尝试,其学术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但几次会听下来,感觉即使是准备做这件事的人,对“类脑计算”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如果说对“类脑计算”的理解停留在像有些学者主张的那样,仅模拟静态拓扑不模拟动
1.2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人工智能的研究不仅与对人的思维研究直接相关,而且和许多其它学科领域关系密切。因此说到人工智能的历史,应当上溯到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所作的贡献,他们为人工智能研究积累了充分的条件和基础理论。这里仅列举几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他的主要贡献是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形式逻辑是一切推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他的代表作《工具论》中,就给出了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矛盾律、排中律,并且实际上已经提到
解码疾病易感性是人类遗传学和精准医学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在解读复杂的功能数据集并为GWAS发现提供新的生物学洞见方面展示出了可观的前景。近日,《Cell Genomics》发表perspective文章,介绍了AI方法应用于GWAS功能和转化研究的进展、挑战及建议。
二、人工智能发展大事记 时间 人物 事件 意义 1633 Rene Descartes 发表著作《论人》 提出灵魂存在于大脑的松果体中 1714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新智元编译 来源:qz.com 编译:尚岩奇、刘小芹 【新智元导读】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细心的电视观众发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书架上不仅放着社会主义经典著作,还放着人工智能书籍,其中就有著名机器学习专家Pedro Domingos的《终极算法》。在世界读书日,我们再次推荐这本书。 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细心的电视观众发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书架上不仅放着社会主义经典著作,还放着人工智能书籍。在这些帮助习主席理解人工智能的书中,作家Pedro Domingos 2015年出版的畅销书《终极算法》(《T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媒体、社会大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形象。所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经常要面对一个很难回答,或是说很悲哀的问题: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够出现? 这样的问题,对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谈到人工智能,有两种差别非常大的观点。第一种,我们称之为强人工智能,目的是希望研制出和人一样聪明,甚至比人更聪明的机器,这种观点在科幻作品和电影里面出现的比较多。另外一种叫做弱人工智能,是觉得人做事的时候很聪明,能不能向人学习一下,让机器做事的时候也聪明
最近过年见到很多小朋友,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小朋友的学习问题,什么学位房,什么成绩排名,什么座位位置等等话题层出不穷,连今年春晚上也有关于小朋友上学的小品。由此看来教育确实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由此我就在想,现在的中小学生学的这些知识,在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领域里都有哪些交集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