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即使存在while(true)循环,也要停止GUI

即使存在while(true)循环,也要停止GUI。

在GUI(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中,while(true)循环是一种常见的编程结构,用于保持程序的运行状态。然而,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这种循环可能会导致GUI无响应,使用户无法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多线程:将while(true)循环放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运行,这样可以避免阻塞主线程,保持GUI的响应性。在循环中,可以使用条件判断来控制循环的终止条件,例如通过监听用户的操作或者其他事件来决定是否停止循环。
  2. 使用定时器:可以使用定时器来定期检查是否需要停止循环。在每个循环迭代中,可以检查一个标志位,如果标志位被设置为停止状态,则退出循环。定时器可以设置为适当的时间间隔,以平衡响应速度和系统资源的消耗。
  3. 事件驱动编程:采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将用户的操作或其他事件作为触发器来执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使用while(true)循环,而是根据事件的发生来响应用户的操作。

总结起来,为了保持GUI的响应性,即使存在while(true)循环,我们可以采取多线程、定时器或事件驱动等方法来控制循环的终止条件,以确保用户能够正常地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腾讯云相关产品和产品介绍链接地址: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Winrunner经验[通俗易懂]

    winrunner经验总结 1.1 脚本录制规范: 基本原则是录制脚本要分开、gui文件要合并、批调用回放验证、可移植回放验证。 1.1.1 录制脚本要分开: 脚本太大,不仅不利于以后的维护,并且会导致WinRunner的不可预测的错误产生(具体可以参考WinRunner 的Readme文档)。录制时,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流程,拆分为几个小流程,对每个小流程分别录制成不同的脚本。 1.1.2 gui文件要合并: 首先,要在系统参数中,设置gui的录制模式为“Global GUI Map File 录制过程中,WinRunner会自动产生gui文件,一个测试用例要确保生成一个公用gui文件。用一个gui文件主要是为了以后gui对象的维护,脚本回放时gui对象的查找。但是由于我们的测试用例是分开录制的,每个小流程录制时都会产生一个gui临时文件,因此录制完脚本后要把临时gui文件合并到该测试用例的公用gui文件中。但是也要注意,开始新的录制前,一定要先手工加载测试用例的公用gui文件。 如果划分的子流程超过20个,则按每20个子流程录制一个gui文件的方式。Gui文件太大,会影响WinRunner的回放效率。 1.1.3 批调用回放验证: 为了提高脚本的正确性,每录制完成一个子流程后,都要恢复数据库,其他初始环境进行回放,以近早发现脚本错误。 单个测试用例脚本录制完成后,要专门写一个主脚本,进行各子脚本的主次调用处理,然后恢复数据库和其他初始环境进行回放,以验证整个脚本是否可以正确回放。 1.1.4 可移植回放验证: 由于WinRunner 工具的限制,在本机回放成功后,如果把脚本移植到其他机器上,往往无法成功。这其中既有自己编写的脚本问题,又有WinRunner录制自动生成的脚本问题。 自己编写脚本问题:往往是编写的可移植性较差,如加载gui文件时用的是绝对地址,如gui_load(“c://aa//aa.gui”),这样的脚本换到其他机器必然出错。 WinRunner录制自动生成的脚本问题: WinRunner的录制脚本往往和机器的环境有关,如果换了其他机器环境,往往回放不成功,这就需要手工修改脚本。 因此,可移植性回放是非常必要的。 1.1.5 脚本中使用的ODBC数据源名称统一命名为WR。 1.1.6 录入中文数据时统一使用简体。 1.1.7 数据表列名称规定 录入数据驱动的脚本时,数据表列名称统一采用英文,使用PB数据窗口中列对象的名称。数据表列名称下的第一行用中文对英文列名称做注释,使用PB数据窗口中列对象的中文标签,这一行不作为有效的录入数据。与数据表相关的循环语句请修改脚本从数据表的第二行开始读取数据。典型的例子是将数据驱动脚本中For循环的第一个表达式改为table_Row = 2。 1.1.8 脚本成功回放判定规定 一个子测试录制完成后,一定要及时回放测试,直到测试报告显示测试结果为OK,且子测试明细报告中没有红色的出错提示。如果是回放主测试,回放成功的标准是:主测试的结果报告显示为OK,同时所有子测试的结果报告也为OK,且子测试明细报告中没有红色的出错提示。 1.1.9 WinRuner主脚本中关于设置系统日期时间设置的规定,以保证脚本所描述的业务过程按业务逻辑在时间上有序。 因为脚本回放与脚本录制时的系统日期时间不一致,会导致与系统时间关系密切的测试脚本回放时失败。 为了消除时间差导致的回放错误,要求每一个测试用例的主测试在第一个子测试前加上date_set_system_date(年,月,日,时,分,秒)函数,以修改本地机器的日期时间等于这个主测试在接力式验收回放成功执行后的日期时间.这样再次回放时系统的日期时间就和上一次成功回放时的日期时间一致。

    02

    java中断机制zz

    一般的代码中,尤其是作为一个基础类库时,绝不应当吞掉中断,即捕获到InterruptedException后在catch里什么也不做,清除中断状态后又不重设中断状态也不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等。因为吞掉中断状态会导致方法调用栈的上层得不到这些信息。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的时候,当你完全清楚自己的方法会被谁调用,而调用者也不会因为中断被吞掉了而遇到麻烦,就可以这么做。 总得来说,就是要让方法调用栈的上层获知中断的发生。假设你写了一个类库,类库里有个方法amethod,在amethod中检测并清除了中断状态,而没有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作为amethod的用户来说,他并不知道里面的细节,如果用户在调用amethod后也要使用中断来做些事情,那么在调用amethod之后他将永远也检测不到中断了,因为中断信息已经被amethod清除掉了。如果作为用户,遇到这样有问题的类库,又不能修改代码,那该怎么处理?只好在自己的类里设置一个自己的中断状态,在调用interrupt方法的时候,同时设置该状态,这实在是无路可走时才使用的方法。 2、 中断的响应 程序里发现中断后该怎么响应?这就得视实际情况而定了。有些程序可能一检测到中断就立马将线程终止,有些可能是退出当前执行的任务,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作为一种协作机制,这要与中断方协商好,当调用interrupt会发生些什么都是事先知道的,如做一些事务回滚操作,一些清理工作,一些补偿操作等。若不确定调用某个线程的interrupt后该线程会做出什么样的响应,那就不应当中断该线程。 4. Thread.interrupt VS Thread.stop Thread.stop方法已经不推荐使用了。而在某些方面Thread.stop与中断机制有着相似之处。如当线程在等待内置锁或IO时,stop跟interrupt一样,不会中止这些操作;当catch住stop导致的异常时,程序也可以继续执行,虽然stop本意是要停止线程,这么做会让程序行为变得更加混乱。 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最重要的就是中断需要程序自己去检测然后做相应的处理,而Thread.stop会直接在代码执行过程中抛出ThreadDeath错误,这是一个java.lang.Error的子类。 在继续之前,先来看个小例子: 01 package com.ticmy.interrupt; 02 import java.util.Arrays; 03 import java.util.Random; 04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05 public class TestStop { 06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array = new int[80000]; 07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 t = new Thread() { 08 public void run() { 09 try { 10 System.out.println(sort(array)); 11 } catch (Error err) { 12 err.printStackTrace(); 13 } 14 System.out.println("in thread t"); 15 } 16 }; 17 18 static { 19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20 for(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21 array[i] = random.nextInt(i + 1); 22 } 23 } 24 25 private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26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1; i++){ 27 for(int j = 0 ;j < a

    03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