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在Ghost CMS中创建分区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登录到Ghost CMS的后台管理界面。
  2. 在左侧导航菜单中,选择"Settings"(设置)选项。
  3. 在"Settings"页面中,点击"Design"(设计)选项卡。
  4. 滚动页面,找到"Members"(会员)部分。
  5. 在"Members"部分下方,可以看到一个"Tags"(标签)选项,点击进入标签管理页面。
  6. 在标签管理页面,可以看到已存在的标签列表。
  7. 在右上角点击"New Tag"(新建标签)按钮。
  8.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标签的名称,并可选择标签的颜色。
  9. 点击"Save"(保存)按钮,即可创建新的标签作为分区。

Ghost CMS中的分区(或称为标签)功能可以用来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管理。创建分区可以使得内容更加有序,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内容进行筛选和展示。例如,可以创建不同的分区来区分博客文章的主题、作者、状态等。

在Ghost CMS中创建分区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应用:

  1. 在文章编辑页面,可以选择相应的分区来标记文章所属的分类。
  2. 在主题模板中,可以使用分区相关的API或标签来展示特定分区的文章列表或内容。

推荐腾讯云的相关产品:腾讯云云服务器(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vm)和腾讯云对象存储(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os)。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进阶之路】攻克JVM——JVM的垃圾收集器(三)

    .markdown-body{word-break:break-word;line-height:1.75;font-weight:400;font-size:15px;overflow-x:hidden;color:#333}.markdown-body h1,.markdown-body h2,.markdown-body h3,.markdown-body h4,.markdown-body h5,.markdown-body h6{line-height:1.5;margin-top:35px;margin-bottom:10px;padding-bottom:5px}.markdown-body h1{font-size:30px;margin-bottom:5px}.markdown-body h2{padding-bottom:12px;font-size:24px;border-bottom:1px solid #ececec}.markdown-body h3{font-size:18px;padding-bottom:0}.markdown-body h4{font-size:16px}.markdown-body h5{font-size:15px}.markdown-body h6{margin-top:5px}.markdown-body p{line-height:inherit;margin-top:22px;margin-bottom:22px}.markdown-body img{max-width:100%}.markdown-body hr{border:none;border-top:1px solid #ddd;margin-top:32px;margin-bottom:32px}.markdown-body code{word-break:break-word;border-radius:2px;overflow-x:auto;background-color:#fff5f5;color:#ff502c;font-size:.87em;padding:.065em .4em}.markdown-body code,.markdown-body pre{font-family:Menlo,Monaco,Consolas,Courier New,monospace}.markdown-body pre{overflow:auto;position:relative;line-height:1.75}.markdown-body pre>code{font-size:12px;padding:15px 12px;margin:0;word-break:normal;display:block;overflow-x:auto;color:#333;background:#f8f8f8}.markdown-body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0269c8;border-bottom:1px solid #d1e9ff}.markdown-body a:active,.markdown-body a:hover{color:#275b8c}.markdown-body table{display:inline-block!important;font-size:12px;width:auto;max-width:100%;overflow:auto;border:1px solid #f6f6f6}.markdown-body thead{background:#f6f6f6;color:#000;text-align:left}.markdown-body tr:nth-child(2n){background-color:#fcfcfc}.markdown-body td,.markdown-body th{padding:12px 7px;line-height:24px}.markdown-body td{min-width:120px}.markdown-body blockquote{color:#666;padding:1px 23px;margin:22px 0;border-left:4px solid #cbcbcb;background-color:#f8f8f8}.markdown-body blockquote:after{display:block;content:""}.markdown-body blockquote>p{margin:10px 0}.markdown-body ol,.markdown-body ul{padding-left:28px}.markdown-body ol li,.markdown-body

    03

    JVM 《二 JVM 中的垃圾回收器 — — CMS&G1》

    这是最常见的两个垃圾回收器,也是现阶段JVM中使用的最多的。 先说CMS,Concurrent Mark Sweep,,名字全称是Concurrent Low Pause Collector。看缩写及名字就知道啦,并发进行的、基于标记-清除的,低停顿的老年代回收器。 CMS最大的目标是至于最短的GC停顿时间,我都知道GC过程中会有一段Stop the world的过程。CMS的目标是如何最大的减少这部分停顿。 其中CMS 的GC过程是这样的: 1>初始化标记阶段 标记下与Root 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当然了这个过程是需要暂停其他的线程的。但是由于仅仅只是标记直接相连的节点,停顿时间是非常短的。 2>并发标记阶段 首先,这个过程是用户线程与GC同时进行的,然后用一种类似于闭包的方式去发现并且标记可达的对象。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儿,这个过程结束后是不能保证可达对象是被全部标记的。因为在过程中,用户线程可能正在不断的达到新的对象,GC线程是无法保证实时性的。 3>确定标记阶段 前几个阶段标记了所有与GC Root节点相链的节点、然后标记了几乎所有的可达对象。将上一阶段做了指针更新的区域和root合并为一个伪root集合,并对其做tracing。从而可以保证真正可达的对象一定被标记了。但会产生一部分被标记为可达,但其实已经是不可达的了,由于已经没有了到达这个区域的路径,所以并没有办法将它的标志位置为0,则造成了一个暂时的内存泄漏,哈仅仅是暂时的,这部分空间会在下一次收集阶段被清扫掉的。 4>并发清理阶段 当我们已经确定好要清理哪些对象后,我们的清理工作就可以开展了,与用户线程一块儿进行。 看完回收过程,CMS的优缺点已经非常清晰了 先说缺点 CMS 对CPU资源是非常敏感的,这点毋庸置疑。然后CMS GC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浮动垃圾,不巧的是CMS对这些浮动垃圾是无能为力的(这里的浮动垃圾是指在清理阶段是会出现新的垃圾,但是这部分垃圾未被标示因故无法被清理)。然后最后一点是CMS算法的缺陷,即因标记清理,产生空间碎片,对于这一点CMS提供了整理空间碎片的机制,但是对应的是因为需要抽出时间来整理空间所以导致停顿时间增加,这一点对于CMS来说很遗憾无法两全。 然后是优点 CMS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 说完CMS,下一个G1 现存比较先进的收集器。是要准备替代CMS的一款收集器。 先说明一点,在G1中分代是被弱化的,没有物理上的分区,仅仅是概念或者说逻辑上的分区而已,这算是GC的一种趋势吧。 G1的全称叫做Garbage First,简单来说也就是第一时间回收垃圾。这么叫当然是有道理的,G1 是把内存看作一个又一个的块儿,每一块儿可能是O区,也可能是Y区(O、Y并非连续)。当并发收集发生时、在清理区块时虽然停顿仍然是必要的,但是G1会优先去收集那些垃圾多的块儿(这也就是所谓的优先处理垃圾) G1通常含有四种操作方式,YGC、并发阶段、混合模式,还有发生问题时出现的Full GC 1>YGC也就是指的 young GC,在Eden满时触发,将存活的对象分别对应的移到Survivor区&old区 2>并发阶段,在至少一次YGC之后,Eden已经被清空,然后又有新的垃圾出现在Eden中,O区现在是增大了的因为回收过程中会有新的对象进入O区,然后G1会标示出O区中垃圾最多的区域(也就是回收收益最高的区域)。这个阶段的目的,我感觉是为了标记处垃圾最多的块儿,为了更好的收集垃圾。 并发阶段大约分为这么几个过程: 初始标记阶段(会发生一次YGC,会暂停所有的应用线程 (可以理解为在同一段暂停时间做了两件事儿))开始扫描根区域(YGC必须是在这次扫描完进行的这就不用多说了) 这个阶段之后会出现二次标记阶段和清理阶段(这两个过程也会去停用户线程但是时间非常短) 之后再进行一次额外的并发清理阶段 这个过程回收的区域比较少,主要是为了发现哪一块可回收的垃圾最多。在这个阶段垃圾的数量及哪一块垃圾多少已经很清楚了 3>混合GC,也就是对于垃圾特别多的重点区域进行回收,然后是正常的Eden清理,Survivor区的整理。可以理解成一种内存整理及压缩的过程吧。 通过这些阶段及回收方式很轻易就能发现,相对于CMS来说,G1有这么几个显著的特点 1>压缩内存 2>更少的空间碎片 3>分区弱化,内存的使用更加灵活了 4>G1 相对于其他的回收器,可以作用于各个区域,更不是仅限于某个 5>G1 是可以设置预期停顿时间的,这恐怕是最大的进步了(有种实时收集的感觉,也算是个好的先兆吧) 另外,G1可以说是并行&并发的,这样对CPU的利用率更高 注: G1收集器在Java 7中就已经出现了 CMS是在1.5时出现的

    02

    Java虚拟机 G1 GC 调优解析

    依据官方 Java 虚拟机的规划,自 Java 9 开始,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不再建议使用基于 ConcurrentMarkSweep(CMS)垃圾收集器。根据 JEP-291,已做出此决定以减轻GC 代码库的维护负担并加速新开发。毕竟,Java 9 之后,G1 GC 已成为默认的 GC 算法。(当然,基于不同的环境,Z 垃圾收集器-ZGC 、Shenandoah GC 亦逐渐开始成为主流算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考虑将我们的应用程序移至该算法。它可能提供比 CMS GC 算法更优的性能特征。由于其参数相对较少,因此调整起来要容易得多。此外,G1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选项以从内存中消除重复的字符串,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应用减少总体内存占用。

    03

    JVM垃圾回收机制

    Java 内存运行时区域中的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随线程而生灭,栈中的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出栈和入栈操作。每一个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尽管在运行期会由 JIT 编译器进行一些优化),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不需要过多考虑回收的问题,因为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时,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而 Java 堆不一样,一个接口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只有在程序处于运行期间时才能知道会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是这部分内存。

    03

    记一次生产频繁出现 Full GC 的 GC日志图文详解

    相信大家都了解 jps、jmap、jstack 等常用 java 堆栈输出命令,有过 dump、gc 分析的经验,面试中会经常被问到有关 JVM 问题,比如你是否了解你的程序在生产环境的基础配置,堆内存、栈内存怎么设置的,又是怎么估算的大小,或是垃圾回收器及回收垃圾算法的最佳使用策略。作为项目的核心开发人员,别把这些事当成是架构师要干的活,因为代码可是你一行一行码出来的,没人比你更清楚,你得负责从程序开发、黑白盒测试、项目验收、部署上线、集成交付、运维监控、用户体验等环节。越大的企业,项目模块分配的越细,这也并不代表你不需要了解整体系统的性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04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