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如何在ARM系统上通过内核命令行创建自己定义的MTD设备?

在ARM系统上通过内核命令行创建自己定义的MTD设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保系统已经加载了MTD子系统的内核模块。可以通过lsmod命令查看是否加载了相关模块,如mtd、mtdchar等。
  2. 在内核命令行中使用mtdparts参数定义MTD设备的分区布局。mtdparts参数的格式为<mtd-device>=<start-address>(<size>)[<name>][;...],其中<mtd-device>为MTD设备的名称,<start-address>为起始地址,<size>为大小,<name>为可选的分区名称。例如,mtdparts=nand0:256k(bootloader),512k(kernel),-(rootfs)定义了一个名为nand0的MTD设备,包含了3个分区:bootloader、kernel和rootfs。
  3. 在内核命令行中使用mtd参数创建MTD设备。mtd参数的格式为<mtd-device>=<mtd-type>(<mtd-params>),其中<mtd-device>为MTD设备的名称,<mtd-type>为MTD设备的类型,<mtd-params>为类型相关的参数。例如,mtd=mtd0:nand0创建了一个名为mtd0的MTD设备,使用了之前定义的nand0设备。
  4. 在内核命令行中使用mtdparts参数将之前定义的分区布局应用到创建的MTD设备上。例如,mtdparts=mtd0:256k(bootloader),512k(kernel),-(rootfs)将之前定义的分区布局应用到mtd0设备上。
  5. 保存并重启系统,使内核命令行的配置生效。

注意:以上步骤是在内核命令行中进行的,需要对ARM系统的内核进行相关配置和编译。具体的步骤和命令可能会因系统和内核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参考相关的文档和资料进行操作。

关于MTD设备的概念、分类、优势、应用场景以及腾讯云相关产品和产品介绍链接地址,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MTD设备(Memory Technology Device)是一种用于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的设备。它将NVM抽象为一个块设备,提供了对NVM的读写操作。MTD设备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如路由器、智能设备等。

MTD设备可以根据其底层的物理设备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包括NAND Flash、NOR Flash、OneNAND等。每种类型的MTD设备都有其特定的读写方式和特性。

MTD设备的优势在于其对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高效管理和访问。它提供了对NVM的块级别的读写操作,可以实现对文件系统的支持,同时还具备擦除、写入保护、坏块管理等功能。

MTD设备在嵌入式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嵌入式存储器、固件存储、系统引导等。它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快速的读写性能,满足嵌入式系统对存储器的要求。

腾讯云提供了一系列与云计算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等。其中,云服务器(ECS)可以满足用户对ARM系统的需求,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和灵活的扩展能力。您可以通过访问腾讯云官网(https://cloud.tencent.com/)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腾讯云产品推荐建议您参考腾讯云官方文档或咨询腾讯云的技术支持团队。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构建Linux根文件系统

类似于Windows下的C、D、E等各个盘,Linux系统也可以将磁盘、Flash等存储设备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在不同分区存放不同类别的文件。与Windows的C盘类似,Linux一样要在一个分区上存放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比如内核映象文件(在嵌入式系统中,内核一般单独存放在一个分区中)、内核启动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init)、给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shell程序、应用程序所依赖的库等。这些必需的、基本的文件,合称为根文件系统,它们存放在一个分区中。Linux系统启动后首先挂接这个分区──称为挂接(mount)根文件系统。其他分区上所有目录、文件的集合,也称为文件系统,比如我们常说:“挂接硬盘第二个分区”、“挂接硬盘第二个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03
  • linux内核移植过程问题总结

    移植内核:2.6.30.4 内核根目录下的.config为当前配置内核的且已经配置好的内核配置。make zImage以此为依据 配置内核的过程: cd linux-2.6.30.4(进入Linux根目录) cp arch/arm/configs/s3c2410_defconfig /linux-2.6.30.4(作为配置参考,考到根目录下) mv s3c2410_defconfig .config(改名为.config) make menuconfig ARCH=arm(ARCH=arm不能少) 配置过程 退出时记得选yes保存为.config(确保该配置是你已经配置且保存的配置,就算不改动也要保存。否则不能生成.config) make zImag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ARCH=arm不可少) 或者 Makefile中定于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1,make s3c2410_defconfig(生成.config) 2,make zImage 即可生成压缩内核印象 uboot引导内核,入口点必须为0x30008000 zImage:go 0x30008000 uImage:bootm 0x30008000 busybox下载地址: http://busybox.net/ linux快速修改文件夹及文件下所有文件与文件夹权限 chmod 777 * -R uboot的tftp下载出现如下错误: TFTP error: 'Permission denied' (0) 改正方法就是给待下载的文件加上可执行(chmod 777 文件)权限 uboot的使用:tftp下载内核,直接用交叉网线连接PC(实际上为虚拟机)和开发板即可 uboot启动之后,输入:printenv 查看 serverip是不是你的虚拟机的ip(终端ifconfig即可查看) ipaddr要和serverip在同一个网段,即ip的前三段必须相同 ethaddr:开发板dm9000的MAC物理地址 netmast:子网掩码:255.255.255.0 serverip,ipaddr,ethaddr,netmast不符合要求的话,可以使用命令设置:(示例) setenv serverip 169.254.209.223 setenv ipaddr 169.254.209.113 setenv netmast 255.255.255.0 setenv ethaddr 00:01:02:03:04:05 saveenv //设置完毕记得保存环境变量 uboot启动内核:uboot版本(2009.08) 条件:uboot的机器码和内核的机器码要一样 uboot部分修改: 机器码: #gedit board/samsung/my2440/my2440.c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MDK2440 内核部分:内核版本(2.6.30.4) #gedit arch/arm/mach-s3c2440/mach-smdk2440.c MACHINE_START(SMDK2440, "SMDK2440") #gedit arch/arm/kernel/head.S  //在ENTRY(stext)下添加如下代码 ENTRY(stext)     mov    r0, #0     mov    r1, #0x3f0   //上面的MACH_TYPE值1008换成十六进制就是0x3f0     ldr    r2, =0x30008000 内核中的nand分区一定要和bootloader中的一致: #gedit arch/arm/plat-s3c24xx/common-smdk.c          offsize       size uboot : 0x00000000    0x00030000 //192kb param : 0x00030000    0x00040000 //这个环境变量的地址范围配置的CONFIG_ENV_OFFSET一致 kernel: 0x00080000    0x00500000 //5mb root  : 0x00580000    0x0c800000  //200mb #gedit uboot/include/cofings/mini2440.h 查看:MTDPART_DEFAULT = " "   //默认分区 编译得到内核zImage uImage的制作: 先将u-boot下的tools中的mkimage复制到主机的/usr/local/bin目录下,执行以下命令: mkimage -n 'linux-2.

    02

    第4阶段——制作根文件系统之分析init_post()如何启动第1个程序(1)

    本文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中init进程的分析,init进程是Linux系统启动的第一个进程,负责控制系统运行的其他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init进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定义、作用、生命周期等,然后详细分析了init进程的启动过程,包括内核传递参数、解析命令行参数、执行/etc/init/start.d/S85mount_root文件、执行/etc/init/start.d/S100sysinit文件、执行/etc/init/start.d/S101mountnfs_root文件、执行/etc/init/start.d/S102nfsmount_dev文件、执行/etc/init/start.d/S103/etc/init/local.conf中的脚本。文章还介绍了init进程的结束过程,包括执行/etc/init/stop.d/S100sysinit、执行/etc/init/stop.d/S101mountnfs_root、执行/etc/init/stop.d/S102nfsmount_dev、执行/etc/init/stop.d/S103/etc/init/local.conf中的脚本。最后,文章分析了init进程的启动和结束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代码示例。

    08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