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Redis内存占用情况:与存储的数据量、配置参数、服务器内存大小等因素有关。在默认情况下,Redis 会使用尽可能多的内存,直到服务器的内存资源被占满。
最近发现博客的内存老是隔三差五地被“吃掉”了,登录到后台后偶尔会出牛顿的情况,一开始怀疑是Swap不够导致的,于是给VPS主机增加了几个G的Swap,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再大的Swap也被慢慢地“吃掉”了!
一、数据结构与对象 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相比C字符串增加记录字符串长度的,获取字符串长度复杂度为O(1) 相比C字符串增加记录已分配内存空间,可以避免缓冲区溢出 空间预分配和空间惰性释放 二进制安全,不是以空字符(\0)来判断字符串是否结束 遵循C字符串以空字符结尾的惯例,可以兼容部分C字符串函数 关于空间预分配和空间惰性释放 字符串增长操作时,如果修改后长度小于1M则分配该字符串长度2倍的内存空间,如果修改后长度大于等于1M则分配该字符串长度+1M的内存空间。(预分配,避免每次增长操作都需要进
最佳实践:因为对字符串的增长或缩短操作都有可能需要执行内存重分配,所以修改相同键使用SDS类型保存的值时保持修改前后长度一致。
近日公司服务器频频出现由于内存不足而引起的IIS工作不正常的情况,通过观察,服务器的大部分内存都被SQL SERVER所占用。要想让SQL SERVER释放掉占用的内存,只能通过重新启动MSSQLSERVER服务来实现,SQL SERVER 2000自身并未提供类似的功能。
《Redis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十) ——Redis对象相关其他设计与实现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一、类型检查与命令多态 redis对键操作的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对任意键进行操作的命令,如del、expire、rename、type、object等;另一种是只能对特定类型的键进行操作,redis的五种数据类型都有各自特定的键操作命令。 1、类型检查 redis的类型检查,是通过检查redisObject结构的type属性进行的。在执行一个特定命令之前,redis会先检查键对应的值对象的t
1. 什么是linux服务器load average? Load是用来度量服务器工作量的大小,即计算机cpu任务执行队列的长度,值越大,表明包括正在运行和待运行的进程数越多。 参考资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Load_average
Linux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cache,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能够很快的取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这也正是Linux内存管理中非常出色的一点,所以乍一看内存剩余的非常少,但是在程序真正需要内存空间时,Linux会将缓存让出给程序使用,这样达到对内存的最充分利用,所以真正剩余的内存是free+buff/cache
redis的info http://redis.readthedocs.org/en/latest/server/info.html INFO INFO [section] 以一种易于解释(parse)且易于阅读的格式,返回关于 Redis 服务器的各种信息和统计数值。 通过给定可选的参数 section ,可以让命令只返回某一部分的信息: server : 一般 Redis 服务器信息,包含以下域: redis_version : Redis 服务器版本
我们知道redis的键和值都是以redisObject的形式保存的,而键总是一个字符串对象,而值则可以是字符串对象、列表对象、哈希对象、集合对象或者有序集合对象的其中一种。我们执行TYPE指令可以查看键对应的值的属性:
Linux系统的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通常也称为虚拟内存,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小编发现很多同学在使用阿里云服务器搭建PHP网站的时候会用到WDCP面板,用WDCP面板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WDCP所占用的内存,很多童鞋说目前最新版本的WDCP面板比较占用系统资源,尤其是占用内存较大。那么对于小内存的服务器和VPS我们该如何来优化WDCP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呢?
其实在前几天我使用的是csdn来写博客,尝试了一下,发现真的太浪费时间了。可能是自己不太习惯的原因吧。所以最后还是换回使用博客园。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linux,大家听到这里linux感觉很神秘的样子,其实它也就是一个操作系统而已。 一、关于Unix、linux 1.1、Unix/Linux能做什么? 服务器: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Database服务器以及做程序开发等。 1.2、哪些人要学习Unix/Linux? Unix/Linux管理员,oracle管理员,网络
监控Linux服务器的工具、组件和程序网上有很多,但是一台服务器上会有很多进程同时运行,特别是做性能测试的时候,可能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多个服务,如果只监控整个服务器的CPU和内存,当某个服务出现性能问题时,并不能有效准确的定位出(当然通过其他工具也可以实现),因此,很有必要只监控指定的进程。需求明确了,于是动手撸了一个性能监控脚本。
vmstat 命令是最常见的Linux/Unix监控工具,可以展现给定时间间隔的服务器的状态值,包括服务器的CPU使用率,MEM内存使用,VMSwap虚拟内存交换情况,IO读写情况。
1、Redis 可以用几十G内存来做缓存,Map不行,一般 JVM 也就分几个 G 数据就够大了
问:我是一个Ubuntu 14.04 LTS版本的新手。我需要一块额外的swap文件来提高我Ubuntu服务器的性能。我怎样才能通过SSH连接用相关命令为我的Ubuntu 14.04 LTS 增加一块swap分区。
Redis是一个基于内存的键值数据库,其内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内存管理的内容包括:过期键的懒性删除和过期删除以及内存溢出控制策略。
众所周知,Redis是缓存中间件领域中的无冕之王。 来个灵魂拷问:缓存解决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把热数据存放到存取速度快的存储介质中,通过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提升数据的存取速度。 存取速度快的存储介质都会贵一些,贵的东西肯定要省着点用。 那么,如何节省缓存空间呢? 让缓存过期。 当前时间到达过期时间时,将删除缓存,减少空间的占用; 如果缓存空间已满,则根据配置的maxmemory-policy来决定如何腾出新的空间以继续提供读写服务。
内存问题,脑瓜疼脑瓜疼。脑瓜疼的意思,就是脑袋运算空间太小,撑的疼。本篇是《荒岛余生》系列第三篇,让人脑瓜疼的内存篇。其余参见: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在维护线上的Redis,Redis相关的原理部分看的比较多,Redis最常见的业务问题就是响应慢,今天我们来看看Redis慢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慢的现象。
最近在阅读《Redis设计与实现》这本书,书中关于Redis的实现原理,做了相对详细的介绍与说明。 Marser整理了Redis中对于过期key的几种删除策略。下面Marser来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熬翔到天黑。 Redis中过期key的删除策略,分为三种:定时删除、定期删除、惰性删除。 其中,定时删除和定期删除是主动删除策略,惰性删除是被动删除策略。 下面就来逐一介绍这三种删除策略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定时删除 定时删除是在设置key的过期时间的同时,会创建一个定时器(timer)。定时器在key的过
为什么选择Linux?因为Linux能让你掌握你所做的一切! 为什么痛恨Windows?因为Windows让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就是我喜欢Linux的原因。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将底层的系统运行机制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掌握一切。而Windows尽管界面漂亮,却让你总也猜不透她心里想什么。我不喜欢若即若离的感觉。 如果你一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头疼,或者对Linux的内部技术根本不关心,那么,我劝你一句:别用Linux了。你只是在追赶潮流,并不是真心喜欢它。Linux的确没有Windows好用,可它比Windows“结实”。如果你对Linux的稳定性感兴趣,特别是想把Linux作为网站服务器的话,那就请看看下文吧! Swap,即交换区,除了安装Linux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过它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本文内容包括: Swap基本原理 突破128M Swap限制 Swap配置对性能的影响 Swap性能监视 有关Swap操作的系统命令 Swap基本原理 Swap的原理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在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在以后的文章中将和大家详细讨论Swap实现的细节。 众所周知,现代操作系统都实现了“虚拟内存”这一技术,不但在功能上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使程序可以操纵大于实际物理内存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虚拟内存”是隔离每个进程的安全保护网,使每个进程都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扰。 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 计算机用户会经常遇这种现象。例如,在使用Windows系统时,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当你切换到一个很长时间没有理会的程序时,会听到硬盘“哗哗”直响。这是因为这个程序的内存被那些频繁运行的程序给“偷走”了,放到了Swap区中。因此,一旦此程序被放置到前端,它就会从Swap区取回自己的数据,将其放进内存,然后接着运行。 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从物理内存中交换出来的数据都会被放到Swap中(如果这样的话,Swap就会不堪重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被直接交换到文件系统。例如,有的程序会打开一些文件,对文件进行读写(其实每个程序都至少要打开一个文件,那就是运行程序本身),当需要将这些程序的内存空间交换出去时,就没有必要将文件部分的数据放到Swap空间中了,而可以直接将其放到文件里去。如果是读文件操作,那么内存数据被直接释放,不需要交换出来,因为下次需要时,可直接从文件系统恢复;如果是写文件,只需要将变化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复。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数生成的对象的数据则不同,它们需要Swap空间,因为它们在文件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储备”文件,因此被称作“匿名”(Anonymous)内存数据。这类数据还包括堆栈中的一些状态和变量数据等。所以说,Swap空间是“匿名”数据的交换空间。 突破128M Swap限制 经常看到有些Linux(国内汉化版)安装手册上有这样的说明:Swap空间不能超过128M。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在说明“128M”这个数字的来历之前,先给问题一个回答:现在根本不存在128M的限制!现在的限制是2G! Swap空间是分页的,每一页的大小和内存页的大小一样,方便Swap空间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旧版本的Linux实现Swap空间时,用Swap空间的第一页作为所有Swap空间页的一个“位映射”(Bit map)。这就是说第一页的每一位,都对应着一页Swap空间。如果这一位是1,表示此页Swap可用;如果是0,表示此页是坏块,不能使用。这么说来,第一个Swap映射位应该是0,因为,第一页Swap是映射页。另外,最后10个映射位也被占用,用来表示Swap的版本(原来的版本是Swap_space ,现在的版本是swapspace2)。那么,如果说一页的大小为s,这种Swap的实现方法共能管理“8 * ( s - 10 ) - 1”个Swap页。对于i386系统来说s=4096,则空间大小共为133890048,如果认为1 MB=2^20 Byte的话,大小正好为128M。 之所以这样来实现Swap空间的管理,是要防止Swap空间中有坏块。如果系统检查到Swap中有坏块,则在相应的位映射上标记上0,表示此页不可用。这样在使用Swap时,不至于用到坏块,而使系统产生错误。
嵌入式Linux中文站消息,Linux系统的Swap分区,即交换区,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前阵子处理这样一个案例,某客户的实例 mysqld 进程内存经常持续增加导致最终被 OOM killer。作为 DBA 肯定想知道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 OOM(内存溢出)。
安装 nacos 之前,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 zookeeper,这个是必须的,因为nacos 需要依赖 zookeeper;
不知不觉《图解 Redis》系列文章写了很多了,考虑到一些同学面试突击 Redis,所以我整理了 3 万字 + 40 张图的 Redis 八股文,共收集了 40 多个面试题。
最近在学习Redis相关知识,看了阿里的redis开发规范,以及Redis开发与运维这本书。分使用规范、有坑的命令、项目实战操作、运维配置四个方向,整理了使用Redis的21个注意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起学习哈
1、某分行部署的某台服务器内存占用过高,导致死机; 2、代码层面检查暂未发现问题,服务器硬重启持续一段时间后(3-5天)再次占满。
RedisTemplate底层默认使用JDK序列化来将key和value输出为字节数组:
使用腾讯云服务器也有一段时间了,不过由于对Linux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加上服务器稳定性一直都比较好的,所以便很少去折腾服务器。直到最近,站点时常打不开,查了很久的原因,才发现是内存不够导致的~
在Linux系统下,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间影响性能,例如当你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此时就需要执行释放内存(清理缓存)的操作了。
如果你的 Redis 只能存10G数据,你写了12G,那么 Redis 会怎么淘汰那2G数据呢?
Redis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是一个开源的、基于内存的高性能键值数据库和数据结构服务器。它通常被用于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 Web 应用程序的后端系统。Redis 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列表、集合、哈希表、有序集合及范围查询、位图、超日志和地理空间索引。
该黑客团伙将伪造的网站投放到搜索排名第一位,诱导用户下载。这些网站内容也与真正的官网极其相似,并且大多使用的是中文,提供的软件也是中文版本,以”搜狗输入法“为例:
当今分布式服务大行其道,微服务,微应用解耦的需求层层推进,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redis这款中间件作为分布式系统的缓存来使用,以提高系统应用的响应速度,或者说降低服务器的负载难度。那么问题来了,redis速度快的flag是直接写官网的公屏上,那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redis变慢的原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https://my.oschina.net/tongyufu/blog/405612
这是 ScyllaDB 的客户端驱动程序,用纯 Rust 编写,使用 Tokio 实现完全异步 API。尽管针对 ScyllaDB 进行了优化,但也与 Apache Cassandra 兼容。
线上集群后端某台Web服务器例行检查时,我观察到+buffers/cache值(即Linux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一直都是5365左右,就算停掉Nginx+FastCGI程序和其它程序也是一样,考虑到这台机器经常在使用rsync+inotify,肯定会存在着频繁存取文件的情况。而Linux系统有一个特性: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时,就会占用物理内存。当程序结束时并不会自动释放被占用的内存,而是一直作为Cache存在。实际上内核结束一个程序后,它是会释放内存的,但是内核并没有立刻将这部分收集到free当中,而是存在在cached或者buffer当中,提高系统的io效率,cache和buffered的内存是由内核进行动态的配置管理,如果系统的free大小不够的时候,系统会自动释放cache buffer的内存给程序使用(因此如果是看到used很多,来手动释放内存其实是不需要的,我前面的文章及书籍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观察Linux系统的实际内存使用情况,这里就不再多描述了)。
如果对 Redis 还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这篇 Redis 基础文章 ,这里面介绍了 Redis 是什么,以及怎么用
注意:不要在key很多的服务器中执行此命令,因为redis是单线程,如果key很多,会造成redis阻塞,影响服务性能。
bigkey简单来说就是存储本身的key值空间太大,或者hash,list,set等存储中value值过多。
我们通常使用 Redis 的方式是,发送命令,命令排队,Redis 执行,然后返回结果,这个过程称为Round trip time(简称RTT, 往返时间)。但是如果有多条命令需要执行时,需要消耗 N 次 RTT,经过 N 次 IO 传输,这样效率明显很低。
某些对象或者数据没有利用价值了,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占用着内存,无法被回收,就造成了内存泄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