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R中大df的距离distHaversine模型的优化

在 R 中计算大数据框(data frame)中地理坐标之间的距离时,使用 Haversine 公式是一个常见的方法。Haversine 公式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考虑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对于大数据框,计算所有点对之间的距离可能会非常耗时和内存密集。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和示例代码,帮助你更高效地计算距离。

1. 使用矢量化操作

R 中的矢量化操作通常比循环更快。你可以使用 geosphere 包中的 distHaversine 函数,它已经进行了矢量化优化。

2. 使用并行计算

对于非常大的数据集,可以使用并行计算来加速计算。R 中的 parallel 包和 foreach 包可以帮助你实现并行计算。

3. 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

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如 data.table)可以显著提高数据操作的速度。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geosphere 包和并行计算来优化 Haversine 距离的计算。

安装和加载必要的包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nstall.packages("geosphere")
install.packages("data.table")
install.packages("parallel")
install.packages("foreach")
install.packages("doParallel")

library(geosphere)
library(data.table)
library(parallel)
library(foreach)
library(doParallel)

示例数据

假设你有一个包含地理坐标的数据框 df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et.seed(123)
n <- 10000  # 数据点数量
df <- data.frame(
  id = 1:n,
  lat = runif(n, -90, 90),
  lon = runif(n, -180, 180)
)

使用矢量化操作计算距离矩阵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ords <- as.matrix(df[, c("lon", "lat")])
dist_matrix <- distm(coords, fun = distHaversine)

使用并行计算优化

  1. 定义并行计算的核心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numCores <- detectCores() - 1  # 使用可用核心数减1
cl <- makeCluster(numCores)
registerDoParallel(cl)
  1. 并行计算距离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ist_parallel <- function(coords) {
  n <- nrow(coords)
  dist_matrix <- matrix(NA, n, n)
  
  foreach(i = 1:n, .combine = rbind, .packages = "geosphere") %dopar% {
    dist_row <- distHaversine(coords[i, ], coords)
    return(dist_row)
  }
}

coords <- as.matrix(df[, c("lon", "lat")])
dist_matrix <- dist_parallel(coords)
  1. 停止并行计算集群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topCluster(cl)

解释

  1. 矢量化操作
    • 使用 geosphere 包中的 distm 函数计算距离矩阵。distm 函数是矢量化的,能够高效地计算所有点对之间的距离。
  2. 并行计算
    • 使用 parallelforeach 包进行并行计算。
    • detectCores 函数检测可用的核心数,makeCluster 函数创建并行计算集群。
    • foreach 循环并行计算每一行的距离,并将结果合并为距离矩阵。
    • 计算完成后,使用 stopCluster 停止并行计算集群。

注意事项

  • 内存使用:计算距离矩阵时,内存使用量会随着数据点数量的平方增长。对于非常大的数据集,可能需要考虑分块计算或使用外部存储。
  • 并行计算开销:并行计算有一定的开销,特别是数据传输和任务调度。因此,并行计算的效率提升在小数据集上可能不明显,但在大数据集上会显著提高。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脑白质网络可控性的发育增长支持了脑动力学的多样性

白质在人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神经基础看,白质是支配大脑神经冲动,感受突触刺激的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组成各种传导束;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则集合为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在已有研究中已经发现,白质的发育在人脑发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人类大脑“小世界属性”中远距离连接的结构基础就是由长距离的白质连接。再如,已有多篇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水平与白质发育有关,与智力发育存在显著相关的 N-乙酰-天冬氨酸是少突胶质细胞的代谢产物,而少突胶质细胞正是使神经纤维髓鞘化的细胞。

03

如何对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操作?这里有妙招!

文本数据通常是由表示单词、句子,或者段落的文本流组成。由于文本数据非结构化(并不是整齐的格式化的数据表格)的特征和充满噪声的本质,很难直接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在原始文本数据中。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践的方法,探索从文本数据提取出有意义的特征的一些普遍且有效的策略,提取出的特征极易用来构建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 研究动机 想要构建性能优良的机器学习模型,特征工程必不可少。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个优秀的特征,你就能赢得 Kaggle 挑战赛的胜利!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来说,特征工程更加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将文

06
  • 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学生成果展系列之四

    导读 为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新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创新的“π”型人才,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及相关院系共同设计组织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开始实施并深受校内师生的认可。项目通过整合建设课程模块,形成了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实操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回首2022年,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学们将课程中学到的数据思维和技能成功

    02
    领券